比赛还剩1分多钟,湖人落后决心踢场子的雷霆,但生死未决,詹姆斯已经坐到了板凳上。他显然是自己坐下去的。没有一个教练能在此时把他换下场。老詹已经解开了那双粉鞋右脚的鞋带,脸上挂满笑容,再没有第三节最后一记后仰跳投打破纪录后的热泪盈眶。他跟板凳席后面的人们热情招手,直到终场哨响,走到场边戴上耳机准备接受采访,仍然笑容可掬。
在伟大生涯成就和球队败局之前的笑容,如同夕阳般温暖。我突然想起来,七年前,用这个词形容过最后一季的科比。那里面仿佛是洒脱,洒脱里是中年人的无奈。无奈是两个意思:第一,老子这辈子可以了;第二,现在这样老子也没辙了。
詹姆斯的球风和性格,与科比完全不同。但这一刻流露的中年视角很像。人到此时,难免不顺。不是自己不行,就是环境不行,要不然是时代不行。反正总有不行的。你回想你的少年和壮年,与你出生入死,两肋插刀的兄弟早已隐退江湖,故人凋零。眼前杀上来的,经常是儿子辈儿了。再看看队友防也不防,队里的老二抢也不抢,眼睁睁看着穆斯卡拉捡走篮板,甩给亚历山大,后者在无人防守下三分命中,大伙儿有想这个的,有想那个的,有啥也不想反正我就这样的(猜猜)。遥想当年,难免笑出来:哪儿有几个真兄弟啊?
在这样一场湖人缩影般的惨败里,超越历史,登峰造极,显得有点儿尴尬。当该传就传的詹姆斯仍然想得分就得分,用20中13,三分6中4的命中率拿下38分,在第四节几乎摸不着球,却不得不在一场败局中被视作工程的注脚,就像耐克广告里说的:喷子们也得承认,只要听见他的名字,任谁都得兴奋。但在这样的剧情和兴奋里,人们已忘了如何面对历史,好好说话。
当你习惯了用铁血两分来描绘詹姆斯的上篮时,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群体的行为艺术和集体狂欢,也可能是詹姆斯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贡献。在这样数十年一遇的历史时刻里,本该讲述詹姆斯的特殊性。你拉开历史得分排名榜的榜单,詹姆斯的特殊并不是他占据了榜首。你捋出那些名字,贾巴尔,卡尔·马龙,科比,乔丹,诺维茨基,张伯伦,甜瓜安东尼,所有这些神殿里最顶端的运动员们,都是得分手——得分手的意思是,他们在球场上最重要的任务,最看家的能力就是得分,他们血液里有酷爱得分的本能基因。贾巴尔的天勾,乔丹和科比的翻身跳投,诺维茨基的金鸡独立,马龙的中距离,此皆上古以来的神兵利器,个人传世之绝技,也都是他们流传于世的LOGO。在这里面,只有詹姆斯从未以得分手这个单词来形容自己。而且,在詹姆斯这么说时,他听上去相当骄傲。
在十多年前与科比23对24的争锋里,詹姆斯被认为最大的弱点是,缺少“杀手本能“。说白了,就是不会主动抡圆了玩命得分。这是幼詹和中詹时代的烙印。哪怕他在季后赛已经投进了大量关键球,人们仍然总想起他传球的时刻。詹姆斯不像科比,不像乔丹,不像接过魔术师传球就勾的贾巴尔那样打球,这是他血液里的DNA。在周三这样的时刻,你能想象如果是科比或者乔丹怎么干,一定上来就拔。不就36分吗?我投40球能得不了36分?在生涯最后一战里,他能投50球得60分,杀得我热泪盈眶。在人生里的重要时刻,这就是他的本源。但詹姆斯不会,他会耐心等待比赛的流向。他今天不会这么打,生涯最后一战也不会。
詹姆斯的内心深处,是一名组织后卫。他在高中就是组织后卫,在NBA开始职业生涯的时候也是。詹姆斯是一名传球为先的组织者。这是他与历史得分榜上那些被他超越的名字最大的分别。站在对手的角度,在詹姆斯的盛年时代,他打得最富统治力的时期,他身边密布着出色的投手:科沃尔、弗莱、J.R.史密斯,这些投手的空位把握是现象级的,詹姆斯的带动能力同样也是。在那个时期,我们曾把两个詹姆斯(詹姆斯和哈登)视作东西部传球和组织能力最强的核心。
詹姆斯接触的传球和带动能力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对手们宁可单防他,也不选择夹击。他们宁可被詹姆斯轰下50分打败,也不愿意看见詹姆斯身边的投手们四面开花,那意味着一场屠杀。两害相权取其轻,对手们认为詹姆斯的传球带动对比赛的影响,比他直接得分更大。我的意思是,詹姆斯当然能得分,但他的得分被抬到今天的高度,恰恰因为他的全能和带动能力——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对手的选择。
这就像这一季的东契奇。当他一场干下60分,50分,一节拿下24分的时候,这不是他的选择,这是对手的选择。东契奇只是拿了对手给他的,他丝毫没有勉强进攻。他因此拿下的五六十分,与科比,乔丹的五六十分,方式完全不同。詹姆斯和东契奇一样。区别是,他这样干了20年。在他的个人风格上,得分更像是他总助攻数历史第四的注脚。
这可以作为你喜欢或者不喜欢詹姆斯的原因。詹姆斯从本源上更认知篮球运动的团队属性,他从不独往独来。他不可能打出一场47投17中的比赛。张卫平指导说,把球给科比就很合理,不管他打的合理不合理,但詹姆斯从来就不会不合理。当一个组织后卫的灵*,附着于一架人类体育史上最超凡天赋的躯体上,让他在生涯前期的某些时刻里看上去相当拧巴。直到他在漫长的时光里,被一步步逼上了绝顶,超越了所有拥有杀手之心的巨星,人们或者欢腾,或者讥讽他为了工程刷分,完全忘记了詹姆斯比赛的本能。对詹姆斯的误解很多,而得分手,也许是最大的一个。
人世间的误解和误读多的是,这是出来混的宿命。既要卖,脸儿朝外。比如我在年总决赛末尾说过一句“没有了,没有奇迹了“,被认为是我支持勇士的铁证。因为语音沧桑,声调哀婉,仿佛如泣如诉。其实这只是因为几十秒之前,眼看勇士已陷入绝境,比赛即将分出胜败,柯凡说了一句最普通的解说词:还有奇迹吗?我接了个下茬儿而已。比如老杨说三国,在喜马拉雅播到第多回了。我总替东吴杰出的*治家鲁肃喊冤。鲁肃深知孙刘联盟不能打破,否则两败俱伤。所以面对诸葛亮的巧取豪夺,总劝阻吴主孙权不要动兵。鲁肃的远见和大局观,千百年来被小说家,戏剧和说书艺人演绎成了软蛋和窝囊废。整个说评书的行当里只有我给他说理,然而没有鸟用。
篮球世界越来越进入完全数据化的时代,各种数据已经庞杂到了我作为一个篮球评论员都看不过来的地步。也许有朝一日我们的解说会变成纯粹念数据,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做到详尽,客观,周密,以及不被用户揣测你的情感,从而给转播平台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比如今天我说,我感觉詹姆斯想开了,威少也想开了,就会有人问你:为什么浓眉没有想开?贝弗利没有想开?二姨的三姑的四舅妈没有想开?
在多年以后,不会有人拿着张伯伦拿助攻王的故事告诉你,助攻是无私的体现,但张伯伦的助攻王恰恰很自私;不会有人拿出威少爷的历史三双王跟你说,三双是全面的体现,但威少爷的比赛恰恰很单一;当然也不会有人指着詹姆斯的历史得分王跟你说,其实他不是个得分手,虽然他很能得分。
在我对詹姆斯的论述里,因为现在的网络环境,流传最广的是,我还是得抱着詹姆斯跳楼。
其实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是:如果可以选,在所有超级明星里,我最想跟詹姆斯一起打球。我今天赛前又说了一遍,因为只要我出了机会,他就传给我,跟着他的好多人都挣了大合同。
我一介凡夫,就这个境界。我觉得篮球应该这么打,可是我今年45岁,也没几个真兄弟了。
二十年,九重天,昔日青葱今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