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南依泰山,北跨*河,群泉汇集的地理禀赋让泉城济南的乡村丰富多彩,如诗如画。
自年至今,济南市创造性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个,打造出章丘区三涧溪村、长清区马套村、平阴县北市村等一批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
该做法被省*府研究室总结为乡村振兴的“济南模式”。8月下旬,记者赴章丘、钢城、平阴等地进行了实地探访。
上篇
样板村“小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大局面”
花雨山,培头崮,拦住了奔流而来的龙潭河,形成一湾碧绿的湖水,名曰龙潭水库,澜头村就坐落于此。这处静谧的所在,位于钢城南,新泰北。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该村吸引游客近2万人,今年有望突破4万人。村民家的煎饼、豆腐干、小米、花椒、核桃、剪纸等也随游客“出村进城”。
澜头村快速发展的背后,正是乡村振兴“济南模式”提供的强大支撑。
“一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
名人才进村班子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样板村创建过程中,济南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人才培养、使用的*策举措,持续壮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记者从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济南市积极抓好人才引进,已有名大学本科和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进入村班子,每个样板村都选聘了“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
澜头村乡村振兴助理员张寒就是其中一位,年出生的她,全程参与打造澜头村知青记忆馆。当年莱钢知识青年在澜头村下乡的知青点,按原样重新打造出知青大院和知青食堂。如今,这里成了研学游热门目的地,几乎每天有好几拨人来参观。
澜头村乡村振兴助理员张寒(右)在村内开展工作。
“我是年8月入村工作的,除了协助设计师打造知青馆,我还负责村里项目资料验收、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挑战性非常大,我也得到了锻炼。”张寒说。
返乡青年冯光禄是章丘区水河村*支部书记。年之前,他在章丘区干辅警。回村后,他盘活了村里近30处的闲置宅院,引进资金,为村庄发展找到了“研学游”这把“钥匙”。“我会尽我所能把乡村的创业平台搭建好,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我们村寻找梦想。”27岁的冯光禄呼唤更多年轻人来创业。
水河村95后村支书冯光禄。
如诗如画
生态宜居梦照进现实
“生态宜居”,在泉城济南的乡间,渐成现实。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在澜头村,幽美的山林滋养着人们,滋养出了“一门三进士”的传奇。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爱护着村里的一草一木、一瓦一石。8月底,记者看到,这个村处处都很干净,无论是胡同还是大街,都有一种古朴的韵味。碧绿的潭水诉说着澜头村的美丽与过往。村里的老人常说,花雨山每年为澜头村带来72场浇花雨。
生态优美的澜头村。图为位于该村的龙潭水库。
静静的石头房、唯美的樱花大道、青翠的山峦、盛放的扶郎花海、*河落日景观……这些诗里的美景已经融入平阴县北市村村民的生活日常。景美也宜居,目前,北市村已实现雨污分流、弱电入地,整体性亮化绿化美化。
奔流而下的瀑布,镜子一样的湖泊,上百年的老树,古朴的凉亭,静谧的民宿,山林……这里是章丘区水河村。村支书冯光禄说:“我喜欢在村里生活,春天我可以自己炒酸枣芽茶喝;秋天,我可以摘自家的果子吃。现在,城市的基础设施正最大限度往农村延伸,在村里生活很方便。”
水河村风景如画。
记者从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济南市个行*村中,个村建起了乡村公厕,户以上的村实现了公厕全覆盖;90%以上的农户完成厕所改造;59%的村完成了污水处理。济南的污水处理总共4种模式:并入城市大管网进行处理、建污水收集池然后统一运往污水厂处理、以村为单位建站投菌处理、一家一户自处理。今年,在基本实现清洁村庄创建全覆盖的基础上,济南市启动了美丽乡村全域提升行动,让样板村创建及辐射效应联网成片。
在济南市农业农村局*组成员王斌看来,他们这项工作就像栽树。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把乡村的新基建做好,才能让济南乡村的生态优势最大限度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今,这个设想正在济南乡间慢慢变成现实。
产业兴旺
“乡村十八坊”再现
将村内特有资源进行融合升级后,14平方公里的水库、余亩的花雨山山体公园让更多的城里人愿意留宿于此。澜头村村委会制定出适合本村实际的旅游路线:吴家大院-网红供销社-刘家老宅-龙潭水库-知青点-花雨山。游客们来到澜头村,既可以看到古老的建筑文化,还能体会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村里的民宿、农家乐火了,小山村的各种山货成了抢手货。
石子口村陶艺坊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我们村旅游产业的兴起得益于*府帮着打造的水、电、路、网、垃圾处理等各种基础设施。”澜头村*支部书记李全笃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截至目前,济南全市共创建清洁村庄个,槐荫区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表彰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此外,济南市个行*村的弱电线缆得到全面整治,清理残垣断壁3万余处。
澜头村东南,一处农产品加工厂正在建设;村东,一处农耕体验主题大棚即将开建。新的产业画卷正在这个依河而建的小山村徐徐展开。
同样将乡村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的,还有平阴县东阿镇北市村。据北市村第一书记甲勇介绍,目前,全村发展起了亩扶郎花、亩百合、亩金银花,全部为订单种植,可吸纳余人就业。此外,绿豆粉皮加工业和手工编织业也渐成气候,套精品民宿成为网红打卡地。而历史悠久的北市村大集又为村民们自主创业提供了先天性便利。
水河村“乡村十八坊”之粗布坊。
已经消失很多年的“乡村十八坊”将在济南市章丘区水河村重生。油坊、酒坊、布坊、磨坊、铁艺坊、木工坊……虽然还未开业,已经吸引了余名游客慕名探访。
据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刘方洲介绍,对于样板村,市、区两级财*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按一定比例每村安排万元专项资金创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样板村创建的重要任务,村庄根据不同区位确定城郊融合、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等不同产业发展路子。
为加强涉农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济南市严格按照济南市委、市*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构建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绩效精准控制”闭环系统,始终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事前绩效评估,组织专家对*策和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切实提高财*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二是强化绩效运行监控,对监控发现的管理漏洞和绩效目标偏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三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对评价好的项目优先保障,对评价一般或差的项目核减或取消预算,确保财*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乡村规划“一镇一师”
让村民深度参与
锦阳关西,齐长城脚下,章丘最南端,坐落着三面环山的石子口村。海拔米,空气清新,这里的石头房民宿更是周周爆满,乡村陶艺坊、创意木工坊也吸引着人们慕名前来。
“今天的产业兴旺得益于我们村当初的科学规划。规划师来的时候,我们召集近50名村民开了一个会,村民们各抒己见。公示的时候,有任何问题也可以提。规划师还逐户调研,听取意见。”石子口村*支部书记王化伟说。今天的石子口村的整体面貌,是村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保护石头房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这是规划师从无数村民那里得到的宝贵意见。
石子口村一角。
济南市按照“省内一流、全国知名”标准,积极引导规划、建筑、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文化策划等方面的设计大师、优秀团队下乡,先后聘请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美院等高水平规划团队来济南市指导;同时,在全省创新性地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按照一区县一团队,一镇一师的原则,构建了由14支规划团队、名乡村规划师组成的常规规划智囊团。今年以来,规划团队已先后参与余个美丽乡村创建项目的规划,提出规划建议余条。
“我们的设计师住在村里,充分听取村民建议。我们也让乡土人才深度参与到规划中来。”济南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王洪忠说。
撬动效应凸显
“济南模式”获肯定
今年艾叶飘香时,乡村振兴“济南模式”研讨会在章丘召开。
中共山东省委*校(山东行*学院)教授戚桂锋在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济南模式”核心是以样板村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我们结合实际,对标浙江、杭州的精品村,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济南模式’。如今,这个模式用样板村的小支点,撬动了乡村振兴大局面。”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曹*说。
年11月,济南市样板村创建做法被省*府研究室总结为乡村振兴的“济南模式”。济南市各区县每年对所辖村庄*支部书记轮训一遍,学习样板村等先进典型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做法,使学有榜样、干有方向。济南市以样板村为核心,联合周围村庄,组团形成“乡村振兴*建联合体”,实现人才共享、信息共享、资源统筹。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乡村振兴联合体个,培育村*组织领办合作社余家,有效推动了余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
村里来的游客多了,孙家庄村花椒不愁销。
在样板村示范创建引领下,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由年的2.80:1降至2.50:1;90%以上的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万元;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到23个,县级以上文明村达标覆盖率92%以上。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如奔涌向前的*河。功不唐捐,济南乡村留下了坚实的奋斗足迹,留下了最美的奋斗注脚。
下篇
农产品冷库群济南乡间正崛起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是整个供应链的“稳定器”“蓄水池”,然而,预冷、冷藏和配套分拣加工等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农产品附加值增加的短板。对此,济南市致力于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列专项资金扶持农产品冷库建设,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如今,一个个冷库群,就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济南的广袤田野,为农民也为市民守护着食物的本真味道。
实现“冷库自由”
扩产不再有担忧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山东有一只“粉红猪”连续多日冲上微博热搜。这只长76米、高13.5米的巨型粉红猪名叫章小福,位于三涧溪村章小福农乐园。殊不知,这只“网红猪”的肚肚里,藏着一个巨型冷库,库容可达3立方米。这处冷库总投资余万元,其中*府补贴万元。
“有了这个冷库,我们再也不用去外地租冷库存猪肉了。多亏各级部门帮着协调土地问题,我的冷库才得以建成。至此,我的产业链终于形成闭环了。”章小福的缔造者、济南市源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元虎说。这个秋天,他打算再增加0头猪的养殖规模。
这只“粉红猪”的肚子里藏着一个大冷库。
作为三涧溪村创业青年,他深刻感受到“冷库自由”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制约农业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冷藏设施短缺。实现“冷库自由”后,他扩产没了后顾之忧。
两年新建82个冷库
商河蒜农扬眉吐气
同样有“扬眉吐气”之感的,还有商河县的董东海。走进商河县鑫赢生态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一座座冷库映入眼帘,这里是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走进位于白桥镇三董新村的1号冷库,这里简直就是蒜薹的海洋,5层高的货架上放满了蒜薹,内外温度也犹如冰火两重天。
“以前,我们村的蒜薹价格总是由外地来的收购商说了算。现在好了,有了冷库,咱们农民就可以挺起腰板定价。”谈起合作社新建的冷库,理事长董东海略显激动。这家合作社的冷库于年12月30日建设完工,共有7个小库,利用闲置宅基地建设而成,库容1.19万立方米,年5月存进第一批蒜薹。建冷库之前,董东海往往跑到莱芜、金乡等地租冷库存蒜薹。一来一回,成本高了很多。
“有了冷库,咱再也不用被外地收购商卡脖子了。”商河县一大蒜合作社理事长说。
目前,合作社存了30万斤蒜薹,其余万斤是周边村民存的,还有一个辽宁的批发商来此租冷库。去年,蒜薹入库时的价格是每斤3元,出库时每斤卖到7-8元。
据商河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胡东平测算,这些冷库将大蒜的销售周期延长了45-天,大蒜常温存储损耗率可达30%,存入冷库后,损耗率可降至4%。
记者从商河县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目前,商河县年和年两年新增建冷库的主体38家,共建设完成冷藏设施82个,总投资万元,其中,利用中央补助资金万元,市级配套万元,其余为主体自筹资金。这些设施总计为商河县增加库容约15万立方米。有了冷库,农业大县商河的温泉花卉、设施蔬菜、特色瓜果、大蒜、彩椒、留兰香等特色产业就像“插上了翅膀”。
在济南建冷库
可享叠加补贴
记者从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早在年,济南市就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加快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意见》规定,市财*每年从涉农资金中统筹安排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企业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冷链装备设备配置、信息平台建设和标准制定等。其中,对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项目,在落实中央财*资金的基础上,按照单个主体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设备不超过总投资的10%、总补贴额不超过30万元的标准给予叠加补贴。按照济南市委、市*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农业预算管理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绩效精准控制”闭环系统,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运行,确保农业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全覆盖。
借助扶持*策,济南市一大型种苗企业建起大型冷库。
“从市这一级单独设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项目进行补贴,同时对国家项目进行叠加补贴,济南是全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这意味着,在济南市实施该项目,单个主体最高可获得中央和市累加财*补贴资金万元,此举能极大缓解建设主体的资金压力。”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处(对外合作处)处长王光亮说。截至目前,济南市财*累计投入接近0万元,撬动社会总投入近3.8亿元。
记者了解到,在市级项目上,济南市没有限定主体种类,只要是大农业范畴即可。这意味着,果蔬、水产、畜牧、食用菌等相关涉农主体都可积极申报。
围绕主导产业
建起四大冷库群
济南市加快推进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近3年来,总共新建冷藏保鲜设施个,新增冷库库容60万立方米。其中,-年新增农产品产地冷库库容48万立方米。
“目前,在田间地头,我们已经围绕主导产业初步建起了莱芜生姜花椒冷库群、平阴玫瑰冷库群、章丘果蔬冷库群、商河大蒜冷库群。”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奉光说。
在产地冷藏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以前,章丘区的冷链基础设施几乎是空白,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基层各农业主体对冷链项目热度很高。章丘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负责人何静告诉记者,章丘区农业农村局通过章丘*府网站平台公开公示申报、镇街公开推荐申报等方式,加大对补助项目的宣传力度。去年年初,全区18个镇街共申报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50多个,经过实地现场查看和农业设施用地等的落实,到年7月底,共落实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主体14家,其中村集体经济合作社6家。经过数月的积极创建,全部验收通过。
“项目无论多小,我们都耐心地一家家进行查看落实,进行项目扶持,不让建设主体的希望落空。其中年的项目中,章丘区龙山街道西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3万余元,建起了一个专门存储豆腐的小型冷库。验收通过后,我们第一时间把补贴款元打给村集体。”何静说。
如今,在章丘的大地上,涌现了北部西甜瓜冷藏保鲜区,中部大葱、水果、蔬菜冷藏保鲜区,南部龙山小米、甘薯冷藏保鲜区的冷链格局。3年来,章丘区共承担农业农村部和济南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34个,建设库洞数为个,总库容达到12.51万立方米,总投资金额.5万元,涉及中央财*奖补资金.41万元、济南市财*奖补资金万元。
据何静统计,章丘区年约存储章丘大葱0吨、白菜吨、高官甜瓜吨、*河西瓜吨,平均延长销售周期21天。其中,章丘大葱延长销售周期40天,高官甜瓜延长销售周期15天,腐烂损耗率约降低15%-20%。
“如果没有*策扶持,商河的冷库达不到现在的规模。正是各级*策的扶持,商河县才形成了一个个散布乡间田野的冷库群。即便如此,需求仍存在缺口。今年报名建冷库的主体仍有很多。”商河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胡东平说。
补贴赋予冷库公益属性
村民享受低价存储服务
年至今,章丘总共有34个主体建起了冷库,其中12个是由村集体出资筹建的。三涧溪村村集体就出资建了一个,目前,该村已经建成库容2万立方米的冷库,可为三涧溪片区的10个村服务。
三涧溪村*委书记高淑贞告诉记者,集体建设冷库解决了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难题,从成本角度来讲,上千万元的投资对一家一户来讲,不是个小数,一家一户根本筹不到;从手续办理来讲,光土地这一块,就需要协调很多部门,同样一家一户也很难办到。从这两个角度来讲,村集体建设冷库可以实现“集体搭台、服务群众”的目的。
三涧溪村村集体投资建设的冷链物流产业基地。
济南市章丘区昊彬家庭农场年产50万斤梨。建冷库之前,农场主张庆荣只能到很远的地方租冷库,有时不放心还得派人去外地的冷库值班看守。每年光冷库租赁费和电费,就要支出25万元。去年,他响应号召建起了库容0立方米的冷库。存储这些梨,每年只需4-5万元的电费成本。
“周边种水果的农户,建不起冷库,我就让他们在我这里存放。我只收电费。本来咱就是领了*府补贴建的冷库,肯定要为村民服务。”张庆荣说。目前,他为周边6个村庄约余户村民低价存放水果。
对此,位于高官寨街道办的山东东方骄子种苗有限公司也持相同观点。这家企业新建成的冷库库容立方米,能存储0余吨瓜果蔬菜。公司财务总监韩方元表示,他们也将以优惠价格为本地村民服务,甚至说,只收个电费。
“三涧溪村有了这个冷库,种菜的,养猪的,种小米的,卖鱼卖虾的都能来用,我们村集体也将以优惠的价格租给大家。有了冷库,村民就能一年四季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海鲜、肉蛋奶等食物了。”高淑贞告诉记者。
“‘十四五’期间,通过大力推动实施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和市级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项目,我们将着力构建从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到县域冷链集配中心,进而链接冷链央厨、预制菜加工,最后到达城市社区居民的完整的农产品冷链产业链条。”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曹*说。
瓜果飘香时节,碧蓝的天空下,*河奔涌向前。*河两岸,一个个冷库散落田间地头,为济南市乡村振兴按下了“快进键”。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刘真真通讯员霍婧殷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