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难忘2019聚力脱贫攻坚走在希望的田
TUhjnbcbe - 2023/4/4 21:51:00
北京看皮炎的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站在时间的肩头,回望走过的年,在大西安“追赶超越”的壮美画卷中,脱贫攻坚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一份民生答卷。

这是爬坡过坎的一年,西安市委、市*府持续将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市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勇拼搏,勠力同心斩穷根,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攻坚战。

这是集中攻坚的一年,全市个省级贫困村、89个市级重点帮扶村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持续加大投入,财*专项扶贫资金“年增幅不低于20%”,年市级财*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万元,区县万元,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约1.3亿元。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府网站发布公告,周至县等23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西安市唯一的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

这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群众从“忧居”到“有居”再到“优居”,从“希望”到“兴旺”,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民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张张笑脸洋溢在贫困户脸上……

这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更是全市上下奋斗逐梦的真实写照。播种、耕耘、成长、收获,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西安举全市之力推进精准脱贫,实现了高质量整体脱贫的目标。

石砭峪新村在青山绿树掩映下显得恬静美丽。(记者郝钟毓摄)

关键词安居乐业开启幸福安康新生活

“最怕碰上下雨天,住的土坯房经常漏雨,娃上学要走35里路,蹚过水洼别提有多难走。”56岁的张竹娥谈起以前的生活,感慨不已,“年年底,好日子来了!移民搬迁给咱盖好了新房,住房解决了,娃上学的问题也解决了,生活越来越好。”

如今,张竹娥一家居住在蓝田县灞源镇移民安置社区,不仅住得下,而且住得好。灞源镇主管移民搬迁的扶贫干部杨兴说,灞源镇严格按照省、市、县制定的*策标准,“以人定房、以户定建”的原则,将建房面积控制在25—平方米之内,群众自筹每户每人元,每户不超过1万元。张竹娥家五口人,按*策掏一万元,分到了这套99平方米的三居室。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移民安置社区,看到社区周边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学校、卫生院、超市等生活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增加村民走出农村外出就业的信心和能力。“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新房子盖好了,如何能让群众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灞源镇结合地域特色,把豆腐选为了促进群众脱贫增收的大产业。

与社区相邻的灞之源豆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扶贫工厂。“公司建立资金收益新模式,每年将净利润的10%用于年以前脱贫户、边缘户等困难群众临时救助。30%纳入灞源镇扶贫基金,用于移民搬迁社区中的困难群众临时救助以及社区公共服务管理。60%用于辖区内贫困户量化分红,从年起对全镇户贫困户和移民搬迁社区困难群众进行产业收益分红。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已解决当地移民搬迁贫困户20多人就业,每人年净收入不低于元。”工厂负责人邓子洲告诉记者。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解决好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西安市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共建设集中安置点19个,实际入住率%;19个安置点均已配套至少1项脱贫产业,户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家庭就业率%,“水、电、路、视、讯”配套全部到位;通过新建社区、划归村委会管理等方式,配建社区服务机构,已全部实现正常运行。同时,我市紧紧围绕“查漏补缺、巩固提升、问题归零”目标,成立市级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技术指导专家组,对全市建档立卡户安全住房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确保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

关键词医疗教育全力筑牢返贫“保障网”

家住长安区王莽街道土门峪村的陈生乾一家是健康扶贫的受益家庭。

陈生乾的媳妇王巧连患有宫颈癌。“年,俺媳妇儿宫颈癌通过住院手术治疗,手术费四重保障一站式报销。俺的小儿子失踪20多年了,俺两口子都患有高血压,需要长期吃药,区卫生健康局就给免费发放了小药箱和降压药。还有签约医师每季度上门检查血压,指导咱用药。王莽街道的卫生院又每年给俺俩免费体检一次,几乎不用为生病这个事儿操心了。”

年,我市全面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新农合参保、村级卫生室、“一院帮一村”结对帮扶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全市涉贫区县共有家庭医生人,慢性病患者实现“应签尽签”,大病救治率达到99.95%。

不久前举办的全国钢结构焊接职业技能竞赛冲压工(冷作钣金工)技能大赛上,来自西安高陵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胡敏作为本次大赛唯一的女选手,巾帼不让须眉,荣获“巾帼精英奖”,成为全国冷作钣金技能大赛上首位获得此殊荣的选手。

说起胜利的喜悦,胡敏最想感谢的就是*的好*策。“我出生在高陵区鹿苑街道北樊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失去父母,由叔父抚养长大。年,15岁的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受到陕汽93梦丫助学公益服务中心援助,进入学校汽车电器维修专业学习,教育扶贫让我收获了崭新的人生。”

知识改变了胡敏的命运,也改变着千千万万个像胡敏一样的寒门子弟。

在教育扶贫方面,我市年精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建档立卡学生3.6万人次,资助金额.02万元。名残障学生通过随班就读、入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等方式,实现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完成涉贫区县校长教师交流人,其中骨干教师占比达30%。

关键词基础设施绘就村美民富新画卷

“*的*策好,把致富的路修到了家门口。”说起生活的变化,贫困群众李乐群很有发言权,“俺家将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儿子就在合作社务工,每年收入4万多元。俺在东寨村做保洁员,每月也有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李乐群口中的致富路,是鄠邑区蒋村镇东寨村的重阳路。年,鄠邑区投资余万元对重阳路进行了新建,重阳路与省道关中环线直接相连,打通了当地的重要交通发展脉络。“交通是影响配送中心建设的重要因素,选址东寨村,不仅是看中这里靠近蜂蜜、核桃、板栗、葡萄等农产品货源地,更看中这里便利的交通条件。”西安东山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艳利告诉记者。

重阳路是西安市着力提高农村公路的经济、生态、民生效益,扎实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我市按照“公路+扶贫”“公路+产业”“公路+旅游”等模式,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以“四好农村路”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贫困村脱贫打下了坚实的交通基础。目前,全市13个区(县)、个街办、43个镇、个建制村通水泥路,通畅率达%,通客车率达99.6%。

不仅是路,近年来,我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年以来,全市累计电力扶贫实施项目64个,完成投资.8万元。目前,我市全部通生活用电,电力入户全覆盖,实现行*村通动力电全覆盖。持续优化完善农村地区光纤和移动网络覆盖,农村网络支撑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全市除周至县3个行*村列入移民搬迁不具备建设条件外,其余行*村已实现光纤全覆盖,农村固定宽带用户接入能力超过12Mbps,4G覆盖率超过99.99%。

关键词多维发力

消费扶贫拓宽增收致富路

崭新的农用三轮车,送到村民手上。(资料图片记者王旭东摄)

春节期间,位于西安曲江新区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的西安扶贫超市人气火爆。超市货架上的香菇、木耳、*花菜、白芝麻、芸豆等农产品以及手工缝制的虎头鞋、虎头帽、布鞋等近百种特色商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来这里“打卡”。

为解决产业扶贫从“买难”到“卖难”的矛盾与困难,西安市按照市场规律和客观实际,提出“实体店+电商+合作社”“扶贫超市”新思路,通过在旅游景区、大型商圈、社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开设扶贫超市,专门销售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及涉贫企业生产的农特产品,帮助贫困户解决产品“卖难”问题。同时,聘用贫困户作为超市营业员,提供就业岗位,全方位推动脱贫帮扶,通过优化拓展“*府+贫困户+扶贫超市”的集体经济扶持模式,形成了更强的消费扶贫动力。

目前“西安扶贫超市”已开设4家,产品已达13大类、余个品种,供货体系涵盖全省10个设区市、30余个合作社、带动余名贫困户,销售额达余万元。

“爱心超市”是我市坚持构建大扶贫格局建立各界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的一个缩影。年,全市深化“3+x”社会帮扶,动员城区医院、家民营企业和商会、30家市属国有企业、9家招商引资企业,持续开展“一校帮一村”“一院帮一村”“百企联百村”结对帮扶行动。全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等,个社会组织、家民营企业积极组织参与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司法维权等扶贫公益服务。全年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约1.3亿元。

筑梦,在希望的田野上,越是艰难,越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西安正步履铿锵,携手迈向小康之路。

关键词产业扶贫秦岭深处百花香“小蜜蜂”酿造甜蜜生活五种产业脱贫模式实现户均增收元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西安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按照“两嵌入、一强化、两提高”的工作思路,积极在培育扶贫主导产业、扶持参与产业扶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增收示范户上发力,全力打造“五种产业脱贫模式”,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2.2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个,5.3万户19.08万名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获得了收益,实现产业帮扶户户均增收元。

阎良高质量甜瓜种植技术,助力合作社脱贫致富。(资料图片记者郝钟毓摄)

“甜蜜事业”酿造“甜蜜生活”

“我以前养过蜂,知道咋管理。我只管养好蜂,合作社统一卖,收的时候天天都有车过来拉。”说起中蜂养殖,鄠邑区玉蝉镇涝峪口村蜂农贾广亮特别激动。为了挖掉贫困的穷根,涝峪口村将中蜂养殖作为产业扶贫的突破点,采用“合作代养”方式,中蜂养殖实现了当年投入、当年见效。

秦岭北麓环境优良,蜜源丰富,每年有6个月的盛花期,非常适合中蜂养殖。而且秦岭北麓群众有着养殖中蜂的习惯,拥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年,西安市结合秦岭北麓情况和贫困群众的实际,进行了中蜂养殖扶贫产业的试点工作。年初,中蜂产业扶贫工程被确定为西安市十大扶贫工程之一,并在秦岭北麓5个区(县)进行试点推广。截至年9月底,中蜂产业扶贫工程实施范围覆盖秦岭北麓5区(县)以及阎良、灞桥的30个街镇个行*村,涉及0余户贫困群众,户均养殖中蜂20箱以上,实现增收超过7元。

不仅贾广亮,临潼区安庙村村民程会峰通过养殖中蜂,3个月实现收入3万元,家里也盖起了新房;阎良区关山镇蜂农王小峰,通过企业全力帮扶,现在成为养蜂技术能手,受聘于众天蜂业做养蜂技术管理工作,年收入6万多元,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目前,随着蓝田县葛牌镇沙帽沟村村民雷保利、鲍永*,九间房镇桐花沟村村民张富花、李旭飞,灞源镇张斜村村民李小玲等一批养蜂能手和带头人的不断涌现,为中蜂产业脱贫致富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发展中蜂产业中,秦岭北麓地区建立中蜂养殖产业长效运营模式,即“*府支持引导+企业全面参与+合作社组织管理+贫困户主动配合”,实现秦岭北麓地区中蜂养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目标,树立秦岭中蜂蜂蜜品牌,实现了当地贫困群众通过养殖中蜂达到长效、精准、绿色脱贫的目的,并把中蜂养殖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特色脱贫攻坚产业。

在中蜂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中,西安市逐渐形成了多种养殖模式:会饲养的贫困群众以靠技术饲养为主,技术不熟练的贫困群众由养蜂能手和合作社代养并参与分红。目前,西安市已建立中蜂养殖合作社25家,全市培养养蜂能手60余名,建立示范蜂场30余个,种王繁育场1个,生产加工基地1个,蜂品会电子商务销售企业1家,培育龙头企业4家。经过3年的发展,这一项“甜蜜事业”将西安市0多户贫困群众嵌入产业发展中,实现蜜蜂产业产值5亿元,让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越来越广阔。“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西安农业产业发展和秦岭保护工作,把中蜂产业同乡村旅游等相结合,打造田园综合体、蓝田万群中蜂示范园区和灞源蜜蜂小镇,促进秦岭北麓农业增产增效,使蜂农和村集体都取得更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邢延安说。

技术产业支持,助力脱贫。(资料图片记者郝钟毓摄)

产业“造血”实现精准扶贫

记者了解到,“五种产业脱贫模式”为:新型主体帮脱——“*府支持引导+企业全面参与+合作社组织管理+贫困户”主动配合的“联合模式”;集体经济带脱贫——联片产业、联村*委、联户经营的“三联模式”;财*资金助脱贫——为贫困群众落实1万元产业扶持到户资金和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的“1+5”产业扶贫资金扶持模式;技术服务推脱贫——贫困村“四个一”(在个贫困村各培育1名产业引领村干部、1名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1名农业技术骨干、1名农产品流通服务人)的乡土人才引领模式;电商融合促脱贫——建立“电商+产业+贫困户”的销售模式。

目前,随着“五种产业脱贫模式”深入推进,西安市确定了10大类个产业扶贫项目,在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方面,已逐步建成以乡村旅游、奶山羊、苗木花卉、中蜂、猕猴桃、核桃、电子商务等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全市“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累计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与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万元,累计带动5.3万户19.08万名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获得了更多的收益,产业带动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和“造血”能力进一步增强。“‘五种产业脱贫模式’将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同时,也延长、完善了中长期农业产业项目,形成了产业向精细化、集约化发展的良好格局。”西安市农业农村局产业脱贫办负责人说。

此外,按照“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规划,西安将加快培育形成家以上脱贫带动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0户以上贫困家庭增收示范户,带动1万户以上有产业需求的贫困户脱贫增收,提高贫困群众自主“造血”的能力。与此同时,为加速推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西安下发了《关于加强支持贫困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财*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率先推进个贫困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三权分置”促“三变”改革力度,为每个贫困村落实5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支持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培育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村增收。(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张端)

编辑:Mia

审核:方觉晓、文岳

◇◆◇

出品/西安日报社

1
查看完整版本: 难忘2019聚力脱贫攻坚走在希望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