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萌萌
图:红艳
我很喜欢一句话:“你用什么量器量给人,别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
如今,我已人至中年,虽然我依然普普通通的活着,但这并不妨碍我力所能及地报答我生命中的恩人。
今天,我这里所说的恩人,是我读书期间,他们在我家最不堪的日子,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一
第一个是我的二姑,记忆里,她家的条件不太好,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她经常吃药。
姑妈很疼我,我这个侄女享受的待遇可绝不亚于她的女儿。小时候,每次去她家,好吃的好喝的都是供不应求,日常的生活都是她亲自料理,宠得我是“无法无天”,以至于后来住在她家都总不愿回去了。
暑假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去姑妈家玩。不仅仅是姑妈把我“伺候”得舒服,还因为二姑家里每年都种一片甜瓜,而瓜田的旁边就是一簇小树林,那里简直就是一道天然的游乐场。这里,曾洒下我们太多的欢声笑语,留下我们太多童年的欢乐。
最喜欢吃姑妈蒸的馒头。二姑有一项好手艺,就是蒸馒头。可是,我的二姑蒸的馒头就是比别人做的好吃。白白的,软软的,香香的,不知道诱惑了年少的我多少口水哦!每次要离开之前,姑妈都会特意多蒸一些,吃不完的都带回家去慢慢吃。
后来我读了高中,两个弟弟也相继读了初中,家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二姑总是在她有限的家底中,拿出一些钱来帮助我们,我每年春节去看二姑,她都会给偷偷地给我一份“压岁钱”,并叮嘱我要好好学习,争取走出农村。在成长的道路上,二姑对我的帮助,功不可没。
我没有让二姑失望,那时,我几乎把我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读书上,高中中时我就立下一个目标,一定要走出农村,赚更多的钱,好好孝顺疼我爱我的二姑。
如今,我已经步入中年,每次回老家,我一定要到二姑那里呆上两天,这十八年来,我每年都会给二姑元,我知道,二姑并不注重这些,她的恩情我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报答完的,但对我来说,也许这样的表示,会让自己的心里,稍微舒坦一些。
二
第二位恩人,是我一个远房的姑奶奶,那是我读初三的时候,父亲托关系把我送到一个教学相对较好的农村联中就读。
那时,是可以住校的,但父亲为了让我能够有个好的读书环境,就把我安排到姑奶奶家里。
那时的姑奶奶有50多岁,人很利落,开学之前,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了一趟她家,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她和姑老爷竟然一口答应下来,姑奶奶的娘家是我们村的,但和我们一家出了五服,先前没有任何来往。
那时,大家的条件都不富裕,我吃住在这个姑奶奶家,父亲每月给姑奶奶家送一袋面粉。姑奶奶家的几个孩子都在外面工作,自从我到了她家之后,她和姑老爷,都完全按照我上学的时间做饭吃饭,由于那时年幼,自己也不太懂事,但姑奶奶对我的态度始终是友善的。
一年的时间转眼过去了,但姑奶奶的付出,我却永远记在了心里。我参加工作后,每年给姑奶奶一千元,同样也坚持了18年。虽然这点钱,并不能改变什么,但这却是我感恩的一个见证,我只是想让姑奶奶知道,在有良知的人身上付出,总会有一些回报。
三
第三个恩人,是我的一位表姑,她的我奶奶姐姐的女儿。
那年,我参加高考失败,为了能够走出农门,父亲再次想办法,让我去黑龙江那边参加高考。
而在那里负责为我找学校的人,就是表姑。最初,我也是吃住在表姑的家里,她比我大十几岁吧,人很热情,由于那是我有生第一次出远门,因此,在那里特别想家。
表姑就经常安慰我,有时也带我去她的单位去玩,有时也带我去逛街,想尽一切办法排遣我心中的落寞。
为了让老师们不怠慢我,她还在假期里,带我去挨个看望每个老师。我也没有姑父表姑的期待,终于在那一年高考成功,并考到了自己的家乡。
毕业后,由于路途遥远,工作之后,我仅仅去黑龙江那边一次,但和表姑的联系一直保持着。
我目前的收入不算特别高,但老公也和我一样,也是一个之恩感恩的人,年9月,表姑的儿子在哈尔滨买房,我一次性无偿资助了表姑6万元。
四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时光流逝,岁月匆匆,我深知,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爱而活着,你给予了我,我给予了你,爱是一根神奇的纽带,紧紧地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她们和我的交集,虽然只是我生命中的某个片段,但却是我一生的祝福。这里,我想用圣经的一句话结尾: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爱人不可虚假,不要只停留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