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街头巷尾的文化墙、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鱼台县罗屯镇刘庄村通过改变土地传统种植方式,鼓了村民腰包,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村民生活越来越惬意。
发展特色种植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刘庄村村北头,一个个大棚依次排开。棚内种着西兰花、赤松茸,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村*支部书记刘海*正在棚内查看着长势。“现在赤松茸已经陆续上市了,批发价能卖到30多一斤。”
年初,罗屯镇*委*府多渠道寻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项目,多次赴泰安、德州等地实地考察,将山东农业大学赤松茸种植项目引进刘庄村。刘庄村采用间作套种、大棚种植新模式,以点带面,发展菌类新品种特色产业,打造“高校+平台+基地”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现在,大球盖菇的种植已经成了刘庄村发展高质量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下一步将辐射带动周边村进行种植。”
“以前刘庄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主要以种植大蒜、棉花和辣椒为主,这些经济作物虽然卖价较高,但需要倾注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特别是大蒜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性。”刘海*介绍,为了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年4月,刘庄村“两委”经过多方考察,先行先试,将村北32亩土地以每亩元的价格从11户村民手中流转出来种植甜瓜。在当年遭受涝灾的情况下,甜瓜亩销售收入仍然达到了元,实现总销售收入元。
甜瓜种植带来的可观效益极大地振奋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刘庄村在村支部书记刘海*的带领下成立了鱼台县茂盛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年10月,合作社采用村集体承包、社员集资的方式投入60余万元建成两个占地共平方米的高标准恒温日光棚,用来种植反季香椿和培育瓜苗。合作社首次试种的反季大棚香椿成了春节期间的“新宠”,供不应求;培育的瓜苗提供给周边的村民种植,合作社再将成熟的瓜果进行统一包装、销售,年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给群众分红后增加村集体年收入5万余元。
从露天甜瓜、白菜种植开始,刘海*不断尝试、积累种植经验,引进一些附加值高、适宜本地种植的特色农产品,比如赤松茸、贝贝南瓜、彩虹西瓜,现已发展成春有香椿、夏有瓜果、秋有蔬菜、冬有松茸的大棚种植基地。
村里大变样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在刘庄村村头,有一座新建成的*史教育馆,馆里用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着从抗日战争以来罗屯镇*史发展历程,也是鱼台县第一个*史馆,为周边地区的群众和学生提供了*性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与*史教育馆相邻的是刘庄村康德养老中心,年过七旬的吴效珂正在屋前伺弄小菜园,老伴高翠兰则和邻居唠着家常,对于现在的居住环境,他们十分满意。“现在村里变了样,比原来整洁、干净了不说,隔壁广场上经常还会有大舞台表演。”吴效珂说道,原来村里的房子位置没有规划,零零散散地矗立在乡间,盖房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给人乱糟糟的印象。后来村里进行了统一规划改造,房屋建的整齐漂亮,乡间小道变成了水泥路并通了下水道,自己和老伴也在今年一月份住进了养老院,这种变化让他们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此外,村里还建设了民间艺术体验店,为本地杞柳编织工艺、木板年画、剪纸等民俗传承技艺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可以让游客和村民更多地了解鱼台县文化民俗。(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从伟通讯员缪学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