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三水国学古人打广告,就是有一手
TUhjnbcbe - 2022/11/18 21:48:00

前阵子看央视二套的“一锤定音”,资料片里头介绍了个罐子,特有意思。只见得这个藏在邯郸博物馆的磁州窑坛子,洋洋洒洒写了个字:

康熙八年,造下此坛。出自山西,郡名陵川。附城镇上,西南子山。放酒酒好,成醋醋酸。放水不漏,淹菜菜咸。诸般都放,放蜜更甜。买上一个,君常喜欢;

人人爱买,不论价钱。使了想使,胜活十年。请君先看,许多诗言。我要讨价,细细五钱。可好可好,直钱直钱。休走休走,快还快还。真正白货,走而何南。

显而易见,这是一首卖坛子的广告诗,作者还不太有文化,写得别字连篇。内容倒是通俗易懂,一个伶牙俐齿的小贩模样跃然罐上。

没有买卖,就没有广告。《白虎通》言:章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谓之“商”;固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谓之“贾”。故通物曰商,居卖曰贾。

所以商贾完整地讲,应当叫行商坐贾。可不宣传,东西怎么卖的出去,所以行商,就是吆喝叫卖,敲锣打鼓,招徕生意;坐贾,则是坐在家中,靠招牌旗幌,吸引客人进门。

因此行商坐贾,也决定了古人打广告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固定式广告和移动式广告。固定广告中,悬物广告是绝对的王者,常见的悬物广告有旗幌、灯笼、招牌等。

眼药铺幌子心斋桥餐厅

所谓的幌子,徐珂在《清稗类钞》里是这么解释的:有用字兼绘形者,更有不用字、不绘形,直揭其物于门外,或以象形之物代之,以其人多不识字也。

幌子一般有形象幌,象征幌等类别。《旧京琐记》提到:雷万春之鹿角胶,门上挂大鹿角,这种属于形象幌。这种风格的悬物广告,在日本大阪心斋桥附近很常见。

有些医药铺幌子用鱼形木板制成,除寓意“病愈健康”外,还带有像鱼一样不分昼夜睁开双眼,为病人服务的含义。这类幌子表意明确,装饰性强,颇受商家欢迎。

《清明上河图》局部,赵太丞家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唐朝开始,出现了带字灯笼。两宋时期,每逢佳节,酒家商铺就会挂上各色灯彩,“花边水际,灯烛灿然”,引来有人驻足赏玩。

《北京的商业街和老字号》中描述了大栅栏的花灯节上,各家老字号花灯争奇斗艳的盛景。带字灯笼即可夜间照明,又能起到宣传作用,非常实用,约莫是现在灯箱广告的雏形了。

与灯笼一般古老的,还有牌匾。《清明上河图》画卷左端绘有一个药铺,横牌名“赵太丞家”,边上立四块竖牌,写着“大理中丸医肠胃冷”、“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云云。

明画《南都繁会图》局部图中可见沿街店招林立

《清稗类钞》记载,北京有家门口挂着“青囊一卷”招牌的药铺,生意很好。有人就用“清囊一卷”、“诚囊一卷”这类招牌混淆视听,可见山寨始终是个让人头疼的历史遗留问题。

门口文章要做足,商人们也不忘在门里头下功夫。《东京梦梁录》说:凡京师酒店,门前皆缚彩楼、欢门。“彩楼”、“彩棚”,应是类似于现在的陈列商品的橱窗。

橱窗要漂亮,铺面更要精装修。有点心思的,会挂一些字画:北宋有个宋家生药铺,挂满了名画师李成的山水画;元代有个酒糟坊,门口就挂了战国四君子肖像,相当别出心裁。

移动广告中,与悬物广告旗鼓相当的要数吆喝叫卖。屈原在《天问》中写道: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姜太公提刀叫唤着卖肉,想想画面实在太美。

怎么吆喝,各行各业都有说法儿。宋朝算卦的,嚷嚷着“时运来时,买庄田,取老婆”;老北京卖花生的,叫唤着:脆瓤儿的落花生啊,芝麻酱的一个味来,抓半儿空的——多给。

《燕京岁时记》里的老北京,一年四季吆喝不断:二月卖乳鸡、乳鸭,五月卖玉米甜瓜,七月中,菱角芡实出水,街头巷尾便响起“老鸡头才上河”的叫卖声。

说唱小热昏

诗云:既备乃奏,箫管备举。街头叫卖的小贩才不会个个都扯着嗓子干嚎,他们大多都自带BGM:连吹带弹,连拉带唱,兴头起了还能来段freestyle。

好比说元杂剧《百花亭》里那卖水果的小贩,唱起来一套又一条,口条贼顺还不重样。至今流传于江浙一带的小热昏,就是小贩敲着小锣说着卖梨膏糖的顺口溜。

唱衣,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吆喝:寺庙僧人变卖多余衣物时,用唱经的韵律叫卖,以此招揽顾客,吟唱的内容可能包括物品名目、衣物款式、材质、价格和质量等等。

坊间对这些商贩手艺人的音响设备叫法各有不同:磨镜者的铜片叫惊闺,卖油郎的小锣叫厨房烧,卖食者的小木梆叫击馋……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皆颇有意趣。

上为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元代壁画“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演员后排即为招子——海报中为《眼药酸》册页,下为刘家功夫针铺仿单

和吆喝叫卖同样行之有效的,还有发海报传单,元代管这叫“招子”。南宋杂剧《眼药酸》为了宣传剧目,还请人画了专门的册页,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广告画了。

为了打广告,古人连包装都不放过。宋代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就是这么一张仿单:正中印着一只拿着铁杵捣药的白兔,左右写着“认门前白兔儿为记”,是最早的带商标广告。

所谓仿单,就是印有产品说明、使用方式、店铺地址等信息的产品说明书,可作外包装,也可夹在商品包里头的一种纸单。

若以为古人只有这些营销手段,那就太小看他们了。名人代言、节日限定产品、冬季大回馈……那是一个都没落下。

伯乐相马,价高十倍;谢安买扇,人竞买之,名人效应向来屡试不爽。郑板桥甚至公然开出代言费: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美其名曰“润格”。

唐朝有家小吃店叫“张手美家”,每个节令专卖一种小吃:上元卖油饭、寒食卖冬凌粥、端午卖如意圆、中秋卖玩月羹……这种限定销售,着实勾得老饕欲罢不能。

南宋都城杭州,每到十月,一些药店就会“多合药剂,侑以虎头丹、八神、屠苏,贮以绛囊,馈赠大家,谓之腊药”,算作对新老顾客的爱心大回馈。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诗人提笔写就的广告诗也好,“鸡毛甲鱼壳”,收废品的踩着三轮车沿街叫卖也罢,上至巨商富贾,下至走卒贩夫,赚钱的心思总是活络的。

那些个家大业大的,逢年过节总想整出些事儿来,花灯架起来,烟火放起来,排面撑起来,把人勾来了,再赚它个满盆满钵;没钱打广告的,就把自个儿变成活广告,插科打诨,嬉笑怒骂,也自有它一番韵味在里边。

这些凝聚了古人智慧的广告,或俗或雅,高度凝练而不失其根本,细细品来,颇有真、趣,值得现代的广告人们学习借鉴。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水国学古人打广告,就是有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