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赏槐花品西瓜夏都小住大暑时节避暑
TUhjnbcbe - 2022/11/17 21:08:00

北京晚报·五色土

记者杨昌平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有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每年的大暑节气均在“中伏”前后,堪称一年中日照最强、最炎热的天气。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时节,高温与多雨交织,不免湿热难熬,但是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管子》说:“大暑至,万物荣华。”此时,农作物进入疯狂生长的状态,草木葱葱郁郁,五谷饱满充实。

《北京晚报》“四时佳气”之大暑节气报道

国槐花雨洒京城

但凡反映老北京人家生活的影视剧,总是少不了“古槐、紫藤、四合院”,因为这三项是旧京风貌的标配。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说:“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

北京的槐树是如此的多,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往往会忽略槐树与节气的联系。其实,作为北京的乡土树种,国槐和大暑在时令上也是有关系的。作家肖复兴曾出版《中国节气:时间编织的二十四道锦笺》一书,他对笔者说:“大暑节气,国槐花开。北京有很多槐树,槐花开得非常密实,花朵又很细小,一阵风吹来,漫天都是白色的槐花,花如雨落,满地槐花,恰似‘槐花雨’,这也是京城盛夏的一道风景。”

北京的槐树有阳历五月开花的,那是国外来的品种,叫刺槐,清末才引进中国。阳历七月开花的是本土的国槐。当我们在上班路上放慢脚步,或者晚饭后散步时抬头观望,就会发现那一排排的国槐之上,浅白带着微绿的槐花掩映在浓密的绿叶之间。微风徐徐,间或有小小的槐花飘落在肩头,却是如此的不起眼。在高温湿热的酷暑,看着国槐花开花落,槐花轻轻地落在地面上,一片青白之色,是否也有些许宁静之感呢?

国子监街的槐树魏科摄

槐花的观赏性不如樱花、桃花,但中医可以用槐花入药。家长们给孩子介绍节气与植物的联系时,可以讲述国槐的特性,也可以谈国槐与历史、文化的联系。比如北海公园的“唐槐”,皇帝都为它作了一首《御制古槐诗》;又如景山上那棵著名的歪脖槐树,如果崇祯帝没吊死在那棵树上,而是逃到江南,会否重演“南宋”一幕?再比如《天仙配》里老槐树做媒:“槐荫开口把话提,叫声董永你听知……”明初,众多的移民从洪洞大槐树下出发,来到当时饱经战乱的北京,京城的这一棵棵槐树,是否也引起他们内心深处的乡愁呢?

远在唐代之时,国槐就成为一些道路的行道树。唐代诗人吴融赋诗:“零落欹斜此路中,盛时曾识太平风。晓迷天仗归春苑,暮送鸾旗指洛宫。”明清时期的北京也是如此。

现今的宣武门内西侧,有个象来街招待所,“象来街”是旧地名。肖复兴介绍说,明清之时,皇宫养象的象房就在宣武门内,每年大暑到来之时,官校都要用旗鼓迎象出象房,再往南出城门,到护城河洗澡消暑。古时大象在北京是稀缺动物,百姓少有见到,因此在大象出来时,百姓纷纷站在街边围观,并呼喊着“大象来了”,于是,就有了象来街之名。遥想当年,伴随着大象那沉重的脚步声和间或发出的嘶叫声,街边的国槐洒落青白相间的槐花,给那酷热的盛夏,平添了几分意境。

给大象洗澡消暑,并非起始于明代,元代之时亦有。元代宋褧的《过海子观浴象》记录了象浴的盛况:“四蹄如柱鼻垂云,踏碎春泥乱水纹。”元朝皇帝出行时,也乘坐象辇。不过,皇帝出行使用大象作为交通工具或仪仗,在古代中国早已有之。杜甫在《越人献驯象赋》中就说:“光有唐之城邑,驱之则百兽风驰。玩之则万夫云集,故其威容足尚。”明清两代的宫廷绘画中也留下使用大象的确凿图像。明代《出警入跸图》中,嘉靖皇帝坐在由四只大象牵拉的象车中,每只大象均长着两根长长的象牙。清代《康熙南巡图》中,康熙出发时的仪仗队中,有六只大象。

《出警入跸图》中的象车

大象洗澡的地儿就在宣武门外的护城河。肖复兴介绍说,到了大象洗澡那天,人们聚在河边看洗象,成了大暑之时盛大的节日。有钱人会如诗中所写那样:“长安六月车尘扬,都人倾城观洗象。*门鼓吹前导行,玉河响闸流奔放。玉水轻阴夹绿槐,香车笋轿锦成堆,千金更赁楼窗坐,都为河边洗象来。”没有钱的老百姓就只能挤出一身臭汗,站在河边看热闹。

除了在护城河边观赏洗象,通惠河上的“二闸”(现在的庆丰闸遗址)也是老百姓在盛夏之时游玩的好地方。古代北京虽然有众多的“海”和“湖”,但均为皇家或显贵人家所有,普通百姓是无缘得见的。肖复兴介绍说,通惠河上的“二闸”过去高达十丈,水势猛,形成一道天然的瀑布。《天咫偶闻》中说:“二闸遂为游人荟萃之所,自五月朔至七月望,青帘画舫,酒肆歌台,令人疑在秦淮河上……”足见那时二闸的辉煌,确实是当时北京人避暑游玩的好去处。

盛夏瓜田访瓜王

汽车行驶在大兴区左堤路上,这条全长62.8公里的道路曾入选北京十大“最美乡村路”,其北起卢沟桥,顺永定河而下,南至河北界。左堤路以其周边的郁金香“花海”出名,但我们在酷暑中行驶,显然已错过郁金香三到五月份的花期。我们的目的是去探访“瓜王”谢*江的瓜田,这位54岁的中年人已经连续三年摘得北京大兴西瓜节的桂冠。

西瓜、大桃、红杏、甜瓜……盛夏季节,北京本土所产的瓜果种类不少,但最适宜消暑的,自然是西瓜了。民间有“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的说法,说明了西瓜是夏季最适宜的瓜果。

大兴庞各庄镇的西瓜

古代没有冰箱,但老百姓也是想着法儿吃“冰镇西瓜”。有钱人家就把西瓜置于碎冰之上,而一般人家就打来冰凉的井水,然后把西瓜泡在水里,待到西瓜冰凉可口,先用刀从带秧那头切一块瓜皮,用来擦擦刀,然后再切开西瓜,大快朵颐。

虽然当今快捷的物流使得人们在选择哪种水果方面比古代方便得多,但西瓜作为消暑良品,仍是最优选择之一。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特意联系上“瓜王”谢*江,想去看看当今的瓜田和以前有何不同之处,以及作为种瓜高手,在挑选西瓜方面有何高招。

按导航的线路,顺左堤路南下,到北章客村路口往东走段路,就到了谢*江的瓜田。田旁有块“大兴区设施农业保护标志牌”,注明这块瓜地共有69.62亩,大部分是温室大棚和连栋大棚。

大棚种植西瓜的模式和种葡萄类似,藤蔓都缠绕在一排排架子上,西瓜不是长在地上,而是“吊”在空中。西瓜那么重,会不会掉下来?谢*江带我们走进大棚,只见一排排的西瓜藤蔓从架子上吊了下来,上边挂着一些个头不大的西瓜。“我这边有十几个大棚种西瓜,选择的西瓜品种都不大,只有一个大棚是专门种大西瓜的,那是传统的地上种植。”大棚里的西瓜藤蔓看上去都有些蔫了,谢*江说:“我这已经收尾了,现在北京市面上基本没有本地瓜了,都是外地运来的。北京本地头茬瓜五月上市,到六月底,二茬瓜基本上就卖完了。”

瓜地里的大西瓜

出名之后,谢*江这几十亩西瓜再也不发愁销路。他专门种的上百斤重的大西瓜,总有一些企业慕名来采购,自然能卖个好价钱。而那些用“吊蔓”方式种植的西瓜,基本上都被带着孩子来采摘的市民给买走了。

“吊蔓”方式种植的西瓜

“来采摘的市民会挑西瓜吗?”我好奇地问。

“大部分都不会。我们每天一大早就摘好西瓜,早上凉快。等顾客来了,太阳高照,大棚里就太热了,大家基本上都是带孩子去大棚里看一看,转一转,走的时候还是买我们给他们摘的西瓜。”谢*江笑了笑,说出了他多年种植西瓜所积累的挑瓜的经验,“如果是带秧的西瓜,可以把瓜秧切开,秧中心发白,就是熟瓜,如果发绿,就没完全熟。因为青瓜还需要瓜秧输送大量养分,所以秧中心就是绿的,而熟瓜不需要养分了,秧中心不怎么工作了,就变成了白色。”

当然,切瓜秧不方便或西瓜没带瓜秧的话,可以敲拍西瓜,发出“嘭嘭”响声的是熟瓜,如果是硬邦邦的“当当”声,则是生瓜,而发出“噗噗”声的西瓜就熟过了。

除了听声辨音,还可以察形观色。“察形”是看西瓜长得是否周正。外形周正的瓜,瓜瓤就长得好,如果外形有疤痕,或者扁平、歪瓜,那么瓜瓤就有可能有硬块,没长好。“察形”时还可以用手摸西瓜表面,表面光滑,花纹清晰、光泽度好的西瓜是好瓜,而没有成熟的西瓜,用手摸上去就有毛茸茸的感觉。

一番讨教,“瓜王”的这些经验之谈,让人受益匪浅。看来,在盛夏之时,到瓜地走上一趟,既可以采购到新鲜的西瓜,还能了解到种植西瓜的知识,使得这个“大暑”别有趣味。

清凉最是永宁风

宋朝戴复古《大热》一诗曰:“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诗人所说的“人何怨炎热”是从心境上“降温”,在生活中还是需要采用一些方法来避暑的。明清时期,除了扇子、瓜果、饮品之外,老北京的普通人家还会到护城河、什刹海、通惠河等地纳凉,而有条件的则会选择城外,到有着“夏都”之称的延庆避暑。今年大暑之时,从天气预报看,北京市的平均气温在24℃到33℃,而延庆区则是21℃到31℃之间,确实适合消暑度夏。

延庆的“夏都”之称从何而来?延庆文旅局文物科科长范学欣介绍说,在历史上,延庆的生态环境就保持得较好,再加上独特的地理条件,盛夏季节的气温总会比京城稍低几度,适合避暑。延庆当年是皇家狩猎的好去处,明朝诗人赵羾诗云:“野烧空原尽获蒿,围场千骑列旌旄。箭穿惊雉抛红锦,鞲脱远横青海月,几行斜界碧天秋。”

永宁古镇

辽金元时期,延庆是北京通往北方的交通要道,帝王经常在此驻跸,还会在这里办公。比如辽代萧太后和辽圣宗驻跸儒州龙泉,留下应梦寺、缙阳寺等相关遗址;元朝第四位皇帝元仁宗在香水园出生,《元史》载:“怀来缙山二县录大都路,改缙山县为龙庆州。帝生是县,特命改焉。”

延庆的夏天来得缓慢,却走得匆匆。到延庆,可避暑,更可游玩。毕竟延庆举办过世园会,有“一城山水半城园”之称,山河环绕,钟灵毓秀。世园会的标志性建筑“永宁阁”就取名于附近的永宁古镇。范学欣介绍说,永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二年(年),明成祖下令复置隆庆州时建县,名永宁,取“其宁惟永”之意。目前,永宁古镇还保留有明代城墙几百米,并有十多处古建寺庙。

永宁古镇有四座城门,东为“迎晖”,西名“镇宁”,南曰“宣恩”,北称“威远”,均有深刻的含义。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是玉皇阁,在古代既有*事作用,可瞭望敌情,又有宗教信仰用途。玉皇阁高约20米,有许多名人在玉皇阁题字挂匾,南面有“紫微天关”、“昌天帝主”,西面有“文献明邦”,东面有“阜民”,北面有“至上”等。遥想明代之初,永宁城中驻扎着永宁县府、永宁卫、隆庆左卫、参将府等,俨然京北重镇。

永宁古镇

京郊有名的大集不少,但永宁大集却是较有特色的。永宁大集主要集中在一条南北向、古色古香的步行街上,各种特产、小吃、传统手工艺制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从玉皇阁顺着街道走,最有名的火勺、老马豆腐、西门爆花、*金玉米饼、胡麻油烧饼等沿街叫卖,还有卖小鸡崽的,卖笤帚卖筐的,卖老物件的,卖扁担和各种家具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更有“羊拉车”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光,一位老人坐在车上,拉车的羊戴着口罩、眼镜,颇具喜感。这让人想起古代宋文帝也喜欢乘坐用羊拉的官车。“羊拉车”为古镇增添了一些史趣。

“大暑”之时到“夏都”,可选择的地方很多,比如山水相映、风景秀丽的仓米古道等。不过,消夏避暑还要讲究“心静自然凉”,正如白居易的《大暑》诗所言:“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作者:杨昌平责编:姜宝君)

1
查看完整版本: 赏槐花品西瓜夏都小住大暑时节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