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农历腊月二十四
南方的小年啦!
(腊月二十三为北方小年)
小年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
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春节的脚步真的近了
距离春节只有几天了
还在外奔波忙碌的你
赶紧收拾行装,准备回家过年吧!
腊月二十四(1月18日)俗称“小年”,
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每到这一天,各家各户还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烧饼
名曰“祭灶火烧”
或者备灶糖
灶王爷要在这个时间上天
去向天皇人帝汇报工作
给灶王爷吃了嘴甜甜的
人们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小年的由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南北小年为何差一天民俗学家解释,南北小年不同日与我国古时“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有关。即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由于中国北方在更长时间里是国家*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南方地区水系发达,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较多,他们的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当然,北方的船家并不遵循“船五”的习俗。
无论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都是一致的。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灶神、吃饺子、张灯结彩、垒旺火堆,预示着春节庆祝活动渐入佳境。
湖北人的小年习俗祭灶
这算是一个民间传说了,不过现在农村很多人还是信的,于是会摆一些甜瓜啦,灶糖啦等甜食还有水什么的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当然祭拜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的,祭拜灶王爷只可以男性参与,女性一律是不允许的哦。
现在湖北人过小年,大多吃个团年饭,很少会继续祭灶的习俗吧。
贴窗花
过了腊月二十四,便离春节很近了,挨家挨户就开始装饰自己的家里忙叨开了。窗花一般农村的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年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而在城市大多数都是去买窗花了,少了一丝喜悦也少了一种剪窗花的那种年味。
掸尘土
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要过年了,自然要把家里大扫除一下下喽!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
小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灶糖(也称糖瓜),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也有传说“小年”是上古神兽“年”的伙伴,喜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就有了过小年吃灶糖的习俗。
贴春联
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了,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
农村一般都会请村里写字比较好的来书写春联,也有自己家写春联的,用最普通的红纸黑毛笔,简朴但却并不缺少年味,尤其是一大家子在一起出谋划策写什么的时候最温馨了。现在城市大都是买的成品打印春联,感觉还是最古老的手写红纸比较有年味。
赶乱婚
过了小年(腊月二十四)之后,到过年前的这几天,诸神上天,百无禁忌。娶媳妇家女儿不必选择吉日良辰,哪天都可以,因为有不少人家会选在这段时间举行婚嫁,比较婚论,俗称“赶乱婚”。
每年这时候的确总收到各种婚礼邀请函,份子钱一定是少不了的……这也算是仍被湖北人坚持的习俗之一吧。
备年货
离过大年还有一周时间,人们开始提前买好年货。很多东西比如菜、饮料什么的都是要小年开始备货的。农村的年货相对简单,杀猪灌肠就可以搞定,当然这些活也不是说一天就能干完,所以从小年开始就得准备。
沐浴理发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有新年新气象之寓意。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沐浴更衣、神清气爽地过年是必须的。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便是洗浴的宗旨。
小年吃什么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吃饺子就是为了给上天述职的灶王爷送行,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的摆上供台,此外,民间也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佳节,饺子更是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四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爆米花糖
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小年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新闻多看点过小年,南北方为何差一天?
农历小年将至,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地区,小年具体日期并不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为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不少地方则是腊月二十四,甚至在一些日历上,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都被标为“小年”。
民俗专家表示,清朝中期之前,小年祭祀多选择在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清朝官方祭祀的影响。
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江玉祥研究,小年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的崇拜,在殷商时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内容。魏晋之后,作为“祀灶”对象的灶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小年作为节日基本成型。清朝之前,小年祭灶都在腊月二十四,如在成书于宋末元初的《梦粱录》中,就有“(腊月)二十四日,不以穷富,皆备蔬食饧豆祀灶”的记载。
江玉祥告诉记者,清朝建立之后,皇家通常选择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清史稿》就有“惟十二月二十三日,宫中祀灶以为常”的记载。到了清中期嘉庆、道光年间,由于距离*治中心较近,北方民间小年祭灶时间受官方影响逐渐变为腊月二十三日,南方大部分地区则沿用旧历。
民俗学家表示,尽管在小年时间上不同地方存在差异,但各地年俗相互影响融合却是大势所趋。“如今过小年,不管在南方还是北方,祭灶仪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吃糖、扫屋等相对简单的礼俗。如果有条件,大多会准备一桌‘小年饭’,全家也真正进入了‘春节节奏’。”青海师范大学民俗学者蒲生华说。
还有一周不到就是除夕了,您回家了吗?想家了吗?不管家乡是否过小年,吃什么庆祝,打个电话回家,给家人一个问候!
所有摘选内容及所用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若有冒犯,请提供您的诉求发至邮箱fdsy_w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