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多了,也更加寒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古人善于通过一滴露珠,感知天地的细微变化。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与白露时相比,寒露时气温更低,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冷了,随时可能成为冻露。此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寒露一到,就可以隐约听见冬天的脚步了
预防寒邪,多泡脚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进入寒露时节天气转凉,需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一旦受凉会直接导致抵抗力下降,病邪易趁虚而入。
所以到了寒露节气,就要尽量避免赤足,避免穿过于单薄的鞋袜。
夏季的时候就不建议孩子们赤脚走路,进入深秋就更加不行了。
1、在家里不要让孩子打赤脚,要让孩子穿好拖鞋,小一点的孩子不愿意穿拖鞋,可以给他们穿上袜子;
2、出门玩耍时,要把凉鞋换成运动鞋,记得给孩子穿袜子;
3、睡前给孩子用38℃的温水泡脚,泡到微微发汗,能有助于驱寒,每周1~2次即可。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说:“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
微火暖足恐怕不容易做到,但晚上睡觉前可以用热水泡脚,加些花椒、艾草、姜、紫苏,既能散寒祛湿,温暖全身,又能舒筋活血,缓解疲劳。
饮食养护,穿衣防寒邪
饮食温润
秋季以燥气当令,此时不仅仅是“燥”,再加上秋末的寒凉之气,凉燥相合,更易侵犯孩子的肺。
如果调护不当,很容易发生感冒、咳嗽、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饮食的调护可以大大减少孩子因“凉燥”等邪气引发疾病的几率。
这个时候应以温润的食物为主,适当多食甘、淡、温润的食品,既可养肺,又补脾胃。
温性或生津的食物有哪些呢?
黑芝麻、核桃、糯米、板栗、杏仁、玉米、番薯,还有百合、银耳、胡萝卜、白萝卜、莲藕、南瓜、山药等食物,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的作用,日常都可以多去吃一吃。
寒露后天气以寒凉为主,所以寒性的水果要少吃,特别是体质虚寒的孩子,再吃寒性的水果,体质会变得更加寒凉。
寒性的水果有哪些?
猕猴桃、甜瓜、柿子、桑葚、马蹄、椰子肉、西瓜等,都是属于寒性的水果,要少吃。
但是可以多吃一些平性的水果,比如:石榴、葡萄、橘子、凤梨、木瓜、橄榄、苹果、冬枣等。
推荐食疗——大枣银杏粥
百合30克、红枣20枚、花生20克、银杏10粒、粳米克、冰糖适量。
花生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红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及时添衣
“是月阳气已衰,阴气太盛,暴风时起,切忌贼邪之风以伤空隙。”古人“九月授衣。”这里的九月是农历,相当于现在的十月,授衣就是为冬天制备寒衣。
而我们也应该在此时把厚一些的衣裤准备出来,以备根据天气变化给孩子加减衣物。
在穿衣方面,寒露以后尽量给孩子穿上长裤,还要记得为孩子多备上一件衣服,可以是长袖薄外套或者小风衣,需要时挡挡风。
出汗多时,记得及时把汗擦干,换上干爽的衣服,避免着凉。
寒露艾灸
“秋不收,冬不藏”,肾必然会受伤。
寒露节气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艾灸时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阳气,当以肾经的腧穴为主,不能离开“养收”的原则。
另外寒露过后,容易复发的病症是:感冒、哮喘、胃寒、心脑血管问题、风湿骨病。这里一定要预防“胃寒”,因为胃为火炉,害怕“冷、寒、湿”;一旦胃受寒冷,终会全身受损!
艾灸取穴:大椎穴、肺俞穴、关元穴、足三里、涌泉穴。
耳为肾之窍,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白露时节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搓热耳朵能有效补养肾气。
入秋后,孩子的脾胃功能会有所下降,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这时候父母要主要孩子的脾胃调理哦
晓儿康脾胃健养
秋天易感冒、咳嗽、肠胃问题,此时更应该来多做脾胃健养,可以预防和调理以上或更多的问题,这款明星产品是誉医集团创始人徐医生联合专家教授团队历时2年研发出来的,徐医生是家传第四代中医,有40多年临床经验,针对中国儿童的体质,研发出这套脾胃健养,守护孩子的脾胃,因为他深深知道好脾胃是好体质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图文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侵立删,谢谢
?注意:如涉及防病、治病、用药、疗方,大家务必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