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以往在植保教科书上常提“预
防为主,综合防治”,为什么现在强调“全程防控”?
古勤生:实际上“全程防控”的概念并不新鲜,
因为“综合防治”也包括“全程防控”的意思,也
就是从育苗到收获的安全生产全程,甚至一些蔬果
的储藏期病害也需要提前到生长期来考虑。之所以
提出“全程防控”,因为以前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
体系培训农民时,专家往往会根据自身对专业的理
解,将某一种病害从头至尾分析得很专业、透彻,
希望农民能像半个专家那样了解病害。比如围绕西
瓜枯萎病会讲解这个病害的特点、病原、如何防治
等内容,有点类似大学讲授病害课程的场景。其实
这样对听课的农民而言不太容易掌握,也不利于科
普。很多农民没有学过相关的专业知识,很难对照
病害图谱正确诊断病害。在此情况下,国家西甜瓜
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许勇给我提了个要求:在西
甜瓜产业联盟大会上讲西甜瓜病害就讲从育苗到收
获整个过程该如何防控病害,不再单独讲解某个病
害。这个提法很接地气,因为有些病害是种子带菌、
带毒传播的,不能只单纯考虑当前的生长期如何防
治,更应该从前一个阶段、乃至制种时就考虑到如
何防治,所以这个提法也扩大了病害防治的时间跨
度。如果前期不做好预防措施,一些病害等到发病
后再治很可能为时已晚,比如西甜瓜感染细菌性果
斑病(BFB)或*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
不仅会造成减产、品质下降,甚至可能引起种子纠
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已远远超出病害本身。
《中国蔬菜》:可以这样理解吗?“全程防控”
是品种—栽培—植保的协调统一,为优良的品种提
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预防有可能发生的病虫
害,生产出绿色、高品质的产品?
古勤生:是的。首先瓜的品质是由品种决定
的,好的品种在好的栽培和植保下必然产出高品质
产品,其中栽培和植保的作用就是帮助品种最好的
特性表现出来。因此我个人做培训通常是品种、栽
培、植保一起讲,而不是只做植保培训。讲到品种
不仅会考虑品种的抗病性、外观等特性,还会考量
品种为瓜农带来的生产效益。曾经给瓜农朋友推荐
过一些哈密瓜品种:西州密25(口感酥脆、市场
口碑好,适合棚室栽培,需注意控水)、西州密17
(大果型、产量略高于西州密25)、红冠、众天7号、
*梦脆;甜瓜品种:玉姑、圣姑、IVF,等等。
其次在栽培和植保的关系上,举个例子来说,疫病
通常发生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如我国江浙一带、华
南地区等,但是有一年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某地
大面积发生了甜瓜疫病。因为当地起垄栽培的垄与
垄之间有1个70~80cm的大沟,每当浇水就大水
漫灌进沟里,造成甜瓜的种植环境湿度过大,植株
根基部的微环境潮湿,导致疫病发生。当地瓜农以
为此病是“蔓枯病”,实际上是疫病。原本气候干
燥的地区不该发生疫病,但却由于栽培不当造成疫
病肆虐;还有江苏省海门市某地甜瓜曾发生疫病和
蔓枯病,也是由于微环境潮湿所致。当地地下水位
高,但是垄低,当下大雨时棚室内的积水很难排出,
造成棚室内环境潮湿,植株根部病害发生。实际上
如果把垄起高一些,垄高至少达到20~30cm,积
水就能缓慢下渗,使根基部微环境相对干燥,从而
减轻疫病和蔓枯病的发生。
这套防控技术可以保障西甜瓜在一个病害发
生很轻、用药很少、整个生态调控过程符合作物生
长要求的条件下自然成熟,品质自然很好。西州密
25的中心糖度平均能达到15°以上,消费者品尝过
后,都觉得比新疆运来的哈密瓜更新鲜、更甜,因
为我们在内地采用大棚种植,人为加大了温差,同
时充分成熟,近距离运输,这样就可以充分保证品
质。因此,市场价格也比较理想。比如甜瓜的平均
地头收购价能达到7元·kg-1(年6月),如
果每棚(m2)产量kg,则至少收入1.4万
元。还有的瓜农会将甜瓜放到网络平台上销售,平
均2个甜瓜(质量共3.5kg)售价高达66~88元,
折合1个瓜33~44元。直到现在,一些参与过这
套防控技术的瓜农种植热情依旧不减。
《中国蔬菜》:在病虫害防治上很多农民朋友
停留在“重治疗,轻预防”的传统理念上,最常问
的是“这是什么病?打什么药?”您是怎么让农民
朋友接受“全程防控”的理念?
古勤生:之所以提倡“全程防控”,就是要将
某一特定生态区域内所有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考虑进
来,同时结合经验及观察达到提前防控的目的。但
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的瓜农朋友“重治疗,轻预防”,
缺乏基本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安全施用农药的意识
也非常薄弱,甚至空白,一些瓜农唯恐蔬菜染病,
常常过量施药、多种药剂混在一起喷;还有一些瓜
农在种植过程中不考虑天气环境和植株生长期等状
况,在不合时宜的条件下仍然给蔬菜施药、施肥。
这些情况导致西甜瓜品质下降,甚至病害连连。这
些观念上、技术上的落后已经与先进的设施栽培不
相匹配,因此,我们要人为地创造出一个利于植物
健康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这才是最好的
预防。就跟人一样,讲究健身提高自身的素质来预
防一些疾病,而不是怕患感冒提前吃感冒药,这样
治标不治本。
实际上想要完全转变这些瓜农落后的种植理
念比较困难,尤其对一些管理模式相对松散的种植
者更是如此。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很多时候一些瓜
农发现苗期感染细菌性果斑病不舍得拔苗,后期酿
成了更大的损失;有的生产者没有全程跟进,只是
关心染病后怎么施药,其实这会陷入被动防治的误
区;还有的生产者在毫无把握的前提下自作主张施
药,不但没有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反而还加重了
病害。后来通过朋友介绍、开展讲座培训等渠道宣
传之后,我们发现种植基地和企业对这套理念和技
术更有兴趣,配合程度也更高。这些种植基地的负
责人年龄一般在30~45岁,比较愿意接受一些新
理念、新技术,因此成为这套技术的主要参与者。
这套技术实施起来也没那么难,关键需要有专
家指导生产者1~2个生长季(从育苗到收获的安
全生产全程),帮助他们将病害防治的规程固定下
来,此后生产者会更容易掌握。作为生产者,要按
照专家的要求进行栽培管理,至少每周反映1次西
甜瓜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需及时拍照,
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