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利奇马”再次登陆山东,
寿光又被淹了。
去年暴雨以来,每次山东下暴雨,
北方菜贩总不禁担心起寿光。
在北京买到的蔬菜,
近三成来自寿光。
8月12日,在寿光市纪台镇东方西村,受灾菜农加紧排出大棚积水。新华社
寿光,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
从古至今都跟种菜结缘。
古代农牧巨著《齐民要术》
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它的作者贾思勰正是寿光人。
从卫星上俯瞰寿光,
你能看见连片的银色条块,
整齐排列在昌潍平原上。
这座万人口的城市里,
蔬菜大棚至少有25万个,
这里每年出产的蔬菜,
能满足一千万人全年的蔬果需求。
在这个“中国蔬菜之乡”,
种菜的大棚从地球外能看见,
研发的种子也上过太空。
顺理成章就跟上省内大城市的队伍,
成为“山东济南,中国青岛,
世界潍坊,宇宙寿光”。
寿光大棚遍地。
带着宇宙光环的寿光,
可能是全国最关心天气的地方。
刮大风,棚膜要提前压好,
雪太厚,大棚容易被压坏,
遇上大雾,运菜车可能会被堵在半路。
当地气象部门除了预报天气外,
还会精准预判灾害天气对大棚的影响。
最新的大棚有自动气象站、温控和湿控,
只要拿手机点击几下,5分钟就能完成。
当地农民“玩棚”,
早已玩得出神入化。
寿光一农民在操作水肥一体化设备。
每年4月下旬,
潍坊人民用想象力装点天空,
寿光百姓用执行力丰富大地。
人们将白雪公主、皇母娘娘、阿拉丁等,
通通封印在西红柿*瓜姜里面。
蔬菜造景,全部货真价实,
拿下来就可以下锅煮。
用土豆架起牛郎织女见面的桥梁。
用一块块姜打下来的姜山。
寿光产的巨型南瓜,单个可达斤。
管道种菜。
其实,一踏进寿光的地界,
你就仿佛进了菜博会。
清晨两三点,
正是寿光物流园的交易高峰期。
甘肃马铃薯、江苏甘蓝、内蒙古大蒜、
广东苦瓜、云南芸豆、海南蔬菜……
载着全国各地的蔬菜,
货车和三轮进进出出,忙个不停。
物流园里蔬菜装车。
上世纪90年代,寿光主要卖本地菜,
后来卖出规模和口碑,
外地菜也不断拉过去一起卖。
当时,上海运过去的花菜,
刚下高速就被菜贩截住,整车包下来。
冬天南方菜卖去北方,经过寿光,
夏天北方菜销往南方,也经过寿光。
和北京、天津和湛江之间,
寿光菜有自己的“绿色通道”。
一车菜从寿光到天津很快,
5个半小时就能运到。
晚上还在山东大棚里的瓜果,
第二天就做成京津市民的午餐,
甚至上到韩国、日本的餐桌。
30多年前,北方冬天的餐桌,
除了大白菜就是大萝卜。
想吃最朴素的拍*瓜,
得等第二年天热。
当时寿光三元朱村村支书,
偶然收到两根*瓜,
水灵灵,嘎嘣脆,可稀罕了。
得知那是辽宁种植的,寒冬腊月上市,
村支书大大惊奇,特意跑到东北取经。
昔日北京市民入冬前囤白菜的场景。
对方将他拒之门外,
说是妹夫提着猪头肉上门也没教他。
老支书愣是蹲在人家门口,
整整三天,说是为村民来学习的。
被这山东人的倔强感动,
对方才答应把反季大棚蔬菜的技术,
传授给寿光的村干部们。
90年代的寿光大棚,棚顶晚上盖草席保温。
村里人没见过“冬天有*瓜”,
种地一辈子的老农都觉得这玩意种不成。
顶着村邻的压力,
17名村干部砍掉快成熟的玉米,
建起了冬暖式蔬菜大棚。
临近年关,顶花带刺的*瓜运到县城,
人们围着看,争着买。
猪肉卖2块一斤,
他们种出来的*瓜,一斤卖10块。
村支书感慨,这哪是卖瓜,简直是卖*金。
不到一年,17家棚主同步奔向“万元户”。
那位传授经验的大连农民,
寿光人也没有忘记他。
先是给他奖励现金8万块,
平方米的住房一套,
然后把他一家四口迁到寿光,
户口“农转非”,
用最实诚的条件留住人才。
寿光产的*瓜,至今仍是抢手货。图/CCTV2
村支书估计做梦都没想到,
这些冬天里的*瓜,
竟然推开了寿光蔬菜的新大门。
90年代初,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
寿光农民开始“玩棚”。
“中国韭菜第一乡”、
“中国胡萝卜第一镇”、
“中国香瓜第一镇”,
凭借独到的单品,
当地乡镇在中国蔬菜圈建立名声。
自从寿光的大棚红火后,
去卖菜的商户越来越多,
县城里天天堵车。
为了使硬件跟上市场,
20万群众参与修路,
把外地到蔬菜市场的路拉直修平。
以前,村支书跑出去学艺,
现在,全国各地去寿光“取经”。
当地技术员有问必答,绝不藏着掖着,
最高峰时一年多名技术员,
在全国田间地头传授寿光经验。
毕竟,要富一起富。
曾经,寿光北部的地是荒地,
来了潮,水汪汪,退了潮,白茫茫。
曾经,北方的冬天被大白菜所支配,
辣炒醋溜炖粉条,没完没了。
30多年来,
寿光遍地建造起蔬菜大棚,荒地成沃土,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那一座城合作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