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两个别样的称呼——“甜瓜西施”、“热心肠”。
她,是一名基层妇联干部——鸭洼村妇联执委。
她,就是华池县悦乐镇鸭洼村人杨彦。年,全县推广大棚种植产业,她是鸭洼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领全村人通过大棚种植找到了致富路。
今年51岁的杨彦,用自己的执着和实干精神,带着鸭洼村村民发展大棚瓜果产业走上致富路,全村的大棚从原来的不到10棚发展到现在的50余棚,棚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元增长到现在的1.5万余元,单棚最高收入达到2.3万元。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年,在全县推广大棚菜产业时,村干部挨家挨户的宣传大棚蔬菜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投入较高,村民普遍难以接受。可是杨彦却不以为然。她想到一个在陕西亲戚便是靠着大棚蔬菜发了家,别人能行,为啥自己不行!说干就干,她立即问亲友借来4万块钱,在自家地里建起了两座大棚,种上了*瓜、西红柿等蔬菜。可初出茅庐的她,没有扎实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的种植经验,种到地里的第一茬菜苗全部蔫了,看着两棚绿油油的蔬菜一夜之间“全*覆没”,她的心里霎时布满了阴云。大家一听到她遇到这种情况,都怕借给她的钱打了水漂,一时间要账的人接踵而至,冷言冷语席卷而来,可杨彦并没有因此被击垮。
用智慧和勤劳赢美名
“第一次种大棚的失败,让我觉得没有科学的种植技术是根本不行的,是要吃亏的。”提起刚开始创业的那段时光,杨彦如是说。有了这次教训,她不光只是呆在大棚里“闭门造车”,而是将目光投向更远处。为了学习种植技术,她跑县城、进书店,请专家、学能人,还专门买了一台电脑接通互联网进行学习,经过四处请教和反复摸索,她总结出了*瓜、西红柿、青椒等多种蔬菜栽培的适合温湿度和治疗一些病虫害的方法,自行配制药物,既经济又高效。为了节省资金,杨彦起早贪黑,用架子车将化肥、农药一车车拉到大棚。为了早日收益,她每天从早忙到晚,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口干粮,工作时间长达16个小时。在棚里,她严把操作关,按照技术要求,每个程序都一丝不苟,认真完成。几个月后,在她的辛勤劳作下,第一茬蔬菜不仅实现了高产,而且销售收入达1.5万元,这更加坚定了杨彦走大棚种植致富路的信心。随后,她将销售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再生产,扩大种植规模。在一次外出学习的过程中,有心的她发现“甜瓜”非常适宜在本地栽种,抗病虫害能力强不说,果实香甜可口,到了成熟期更是供不应求。于是她想方引进“甜瓜”苗,请“土专家”“田秀才”上门指导,还设法加入本地、外省“农业科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