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也是极好看的,别让广告溜走)
农信传媒
卵菌病害是一大类重要的植物病害,常与真菌病害搞混淆,其实卵菌病害在病原菌形态及防治药剂上都有别于真菌病害。为了普及作物卵菌病害的科学防控知识,实现作物高效种植,节本增效,为此,有必要结合国内外卵菌抗药性及卵菌病害防控研究动态以及卵菌病害防控经验,为大家详解卵菌与真菌的区别、植物卵菌病害发生特点及其化学防控的难点及要点……
大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和*瓜、甜瓜、苦瓜、丝瓜等瓜类作物以及葡萄、荔枝的霜霉病,番茄、马铃薯的晚疫病,*瓜、辣椒、人参、西瓜、芋头和百合等疫病,烟草黑胫病、瓜果作物猝倒病和腐霉和疫霉引起的根腐病或茎基腐病、白锈病,谷子白发病等,以上这些病害均为重要卵菌病害。随着作物栽培种类的增加与种植模式的改变,卵菌抗药性的发展及抗性治理技术普及程度差,卵菌病害呈现加重的趋势,防控难度也在相应增加。为了普及作物病害的科学防控知识,帮助农民朋友实现高效种植,节本增效,以下对作物卵菌病害的发生及防控问题进行探讨,以供读者参考。
01
卵菌病害的种类、发生特点及危害作物
卵菌病害是一大类重要植物病害,其寄主广泛,在*瓜、甜瓜、苦瓜、丝瓜等瓜类作物,番茄、辣椒、茄子等茄果类作物,大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莴苣、油麦菜、生菜、菠菜等蔬菜作物,葡萄、荔枝等果树作物,烟草、人参、西瓜、芋头和百合等经济作物,谷子、玉米等粮食作物上均有发生,破坏性强,危害大。
卵菌潜育期短,再加上侵染频繁,能快速发展,造成病害流行,导致作物严重减产。多年前发生在爱尔兰的大饥荒原因就是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引起人口大迁徙,该病至今仍是马铃薯的首要病害。晚疫病、霜霉病和疫病等马铃薯、番茄、*瓜、辣椒等作物卵菌病害分为部分侵染和系统侵染两大类,霜霉病、晚疫病、疫病、绵疫病、白锈病、猝倒病、腐霉或疫霉茎基腐病或根腐病等均为部分侵染,白发病为系统侵染。*瓜、甜瓜、丝瓜、南瓜、苦瓜等瓜类作物霜霉病由古巴假霜霉引起;大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霜霉病由寄生霜霉引起;莴苣、生菜、苦麦菜等菊科作物霜霉病由莴苣盘梗霉引起;葡萄霜霉病由葡萄单轴霉引起;荔枝霜霉病由荔枝霜疫霉引起;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由致病疫霉引起;茄科类(辣椒)、瓜类(*瓜、西瓜、南瓜)、人参、洋葱、芋头、百合等疫病由各种疫霉引起为害;茄子、茄子等茄科作物绵疫病由寄生疫霉、辣椒疫霉和茄疫霉引起为害;十字花科作物(萝卜、油菜、白菜)、茼蒿等白锈病由大孢白绣菌侵染为害;*瓜、番茄等作物幼苗猝倒病由瓜果腐霉侵染为害;*瓜等瓜类作物及番茄、茄子等茄科作物茎基腐病或根腐病可由辣椒疫霉和瓜果腐霉侵染为害,也可由镰刀菌、丝核菌与疫霉或腐霉复合侵染而成;谷子白发病由禾生指梗霉引起,属系统侵染病害,种子萌发过程中,卵孢子萌发的芽管侵入谷子幼芽芽鞘,随着生长点的分化和发育,菌丝达到叶部和穗部,从萌芽到抽穗各生育阶段,陆续出现不同症状。
卵菌病害传播方式有气传、土传、种传、雨水传播及灌溉等农事操作传播。霜霉病、晚疫病、疫病可由孢子囊经气流或雨水或灌溉水传播,晚疫病菌菌丝或卵孢子可在病薯或病果中存活,造成种传,还可经土壤中越冬的卵孢子传播,形成初侵染源;猝倒病、白发病、腐霉或疫霉引起的根腐病或茎基腐病经土壤传播。
卵菌病害的发生与环境中湿度和温度的关系密切,可分为高温高湿型和适温高湿型。霜霉病、晚疫病属于适温高湿型,瓜类疫病、茄子或番茄绵疫病属于高温高湿型。
02
卵菌病害发生和发展趋势
1.随着经济作物的扩种、作物栽培模式及生态环境多样性的发展,保护地栽培与露地栽培相结合,瓜果蔬菜及特色经济作物周年生产,种苗跨区运输,霜霉病、晚疫病、疫病及其他卵菌病害可周年流行,常年发生,加重危害,棚室高湿环境更加适合霜霉病、晚疫病、疫病、白锈病、猝倒病等卵菌病害的发生及流行危害。因此,卵菌病害发生范围将越来越大,危害的作物种类也将越来越多。
2.霜霉病、晚疫病、疫病等卵菌病害在适温和高湿条件下易发生流行,严重危害,病原卵菌对一些杀菌剂抗药性产生,从而造成药效下降。因此,霜霉病、晚疫病、疫病等成为瓜果蔬菜及特色经济作物常发病害。
3.棚室栽培轮作倒茬困难,土壤消毒成本偏高,操作需要专业化,高效的综合防治措施缺乏,导致疫霉或腐霉引起的疫病、根腐病或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危害逐年加重。
4.一些特色经济作物容易受疫霉或腐霉侵染致病,而登记在小作物上的杀菌剂品种较少,导致选用药剂受限,防效差。
03
卵菌病害防控方案及存在的问题
1.针对卵菌病害的发生及流行规律,制定抗病品种利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预测预报、化学防治等不同的防控方案。化学防治对于保障作物优质高产必不可少。在短时间内大暴发的霜霉病、晚疫病、疫病需要精准施用高效化学药剂才能将其控制住。霜霉病、晚疫病等气传病害发生前或初期茎叶喷药防效较高;棚室疫病、根腐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可在空闲期高温闷棚处理结合土壤消毒(石灰氮、棉隆、威百亩、噻唑膦等)或基质消毒(化学药剂+微生菌剂基质苗)或土壤药剂(五氯硝基苯、咯菌腈、嘧菌酯等)处理,再用微生物菌剂修复,亦可在发病前或初期灌根再结合植株茎基部喷淋防治;种子(种薯)传播病害可在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处理。此外,提倡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将抗病品种利用、精准高效化学防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相结合,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保护环境。降低棚室空气湿度对于推迟霜霉病、晚疫病发生及减少用药很有用。
2.卵菌杀菌剂约占杀菌剂市场份额的21%,农产品高效安全生产对卵菌病害安全、高效、精准化学防控要求还会提高,化学防治的重要性将有增无减,防效较好、毒性较低的选择性杀菌剂将更受重视,持续使用也容易带来产生抗药性问题,成为卵菌病害防治的难题。
防治卵菌病害的药剂主要有羧酸酰胺类的烯酰吗啉、缬霉威、氟吗啉、双炔酰菌胺、缬菌胺及其混剂,苯甲酰胺类杀菌剂氟吡菌胺分别与霜霉威盐酸盐、氰霜唑、三乙膦酸铝、代森联的混剂,氧固醇结合蛋白抑制剂氟噻唑吡乙酮,苯基酰胺类的精甲霜灵、甲霜灵、噁霜灵与代森锰锌等药剂的混剂,氰基乙酰胺肟类杀菌剂霜脲氰与代森锰锌等药剂的混剂,Qo位点抑制剂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噁唑菌酮及其混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霜霉威盐酸盐,广谱性、接触性、多位点抑制剂的有机硫类杀菌剂代森锰锌、丙森锌,铜制剂的氢氧化铜、喹啉铜,取代苯类杀菌剂的百菌清,咪唑类杀菌剂氰霜唑及其混剂,二硝基苯胺类杀菌剂氟啶胺及其混剂,作用于线粒体内复合物III(细胞色素bc1复合体)Qo-标桩菌素位点及Qi-位点的呼吸作用抑制剂唑嘧菌胺与烯酰吗啉的混剂,苯酰菌胺类的苯酰菌胺与代森锰锌的混剂。
3.卵菌病害防控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化学农药被过度依赖而又未得到精准高效使用,施药方式单一。很多药剂使用年限已超过10年以上,而靶标菌是否对其产生抗性,尚缺乏连续、系统的监测证实,一旦产生了抗药性,应视抗性水平采取有效的抗性治理对策,限制使用或暂时停止使用,对于抗性水平不高的病害,应开发相应药剂的混剂使用,延长使用年限。
(2)病原菌抗药性发生导致药效下降,过量用药,农药残留超标,农药利用率低。一些因靶标菌群体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很差的药剂仍不受限制地使用,很多混剂中含有药效很差的杀菌剂。靶标菌对相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互抗性问题未受足够重视,导致一些药剂刚投入应用,就因与投入应用多年、抗药性问题突出的药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而发生防效差、甚至不得不撤出市场的问题。
(3)新作用机理或作用靶标的高效、低毒或环境友好型杀菌剂仍不多。一些高效选择性杀菌剂面临着高抗药性风险。
(4)缺乏抗病品种和高效的生物农药,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水肥管理等措施缺乏协调配套,生态调控被轻视,缺乏精准化学防治及其与水肥一体化管理配套实施的技术方案,综合防治效果往往不理想,远未实现病害的高效绿色综合防控,严重制约了果蔬及特色经济作物产业绿色发展。
04
卵菌病害抗药性治理及防控较突出的药剂
使用高效、低毒的选择性杀菌剂,靶标菌对其产生抗性是必然的,只有抗药性亚群体在靶标菌群体中形成优势并引起病害流行,才能造成防治失败。抗药性治理的原则是降低抗药性亚群体的比率,推迟抗药性亚群体在靶标菌群体中占优势,延缓抗药性发生或发展。科学施药可延缓病原菌抗药性发生,延长药剂的使用年限。为了有效治理抗药性和防治抗药性问题突出的病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应加强抗药性风险评估、抗药性监测和药效评价(或再评价),在此基础上合理用药,制定抗药性治理对策。注意监测抗药性亚群体发展态势非常必要,建立抗药性监测体系或者网络,指导新农药的研发和科学使用,也有利于相关部门对抗性问题突出病害进行防控。
2.一旦对某种或某类药剂出现了抗性问题,应根据抗药性发生区域及程度,在抗性地区选用无交互抗性的其他作用机理的防治药剂,慎用抗药性问题较为明显的药剂,优先选用未发生明显抗药性问题且防效较高的内吸药剂及其混剂。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嘧菌酯明显产生抗性,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也产生抗性,导致相关药剂药效大幅下降,在抗性地区应慎用甲霜·锰锌、精甲霜·锰锌、噁霜·锰锌、嘧菌酯及其混剂,选用防控卵菌病害效果较突出的药剂,可交替使用氟吡菌胺·霜霉威、氟噻唑吡乙酮+代森锰锌、缬霉威·丙森锌、烯酰吗啉·锰锌、烯酰吗啉·氰霜唑、烯酰吗啉、氟吗啉、氟吗啉·锰锌、双炔酰菌胺、缬菌胺·代森锰锌、氟吡菌胺·氰霜唑、氟吡菌胺·三乙膦酸铝、唑嘧菌胺·烯酰吗啉、植物源杀菌剂丁子香酚、苦参碱防治抗性*瓜霜霉病。在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产生抗性的地区,可交替使用氟吡菌胺·霜霉威、氟吡菌胺·氰霜唑、氟吡菌胺·三乙膦酸铝、氟噻唑吡乙酮+代森锰锌、缬霉威·丙森锌、烯酰吗啉·锰锌、烯酰吗啉·嘧菌酯、烯酰吗啉·氰霜唑、烯酰吗啉、唑嘧菌胺·烯酰吗啉、氟吗啉、氟吗啉·锰锌、双炔酰菌胺、霜脲·锰锌、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及其混剂、植物源杀菌剂丁子香酚、苦参碱,防治抗性马铃薯晚疫病。
除了
3.开发应用新作用机理的高效杀菌剂及多作用位点的杀菌剂,根据发病特点及药剂作用特点,以预防用药为主,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剂量、次数及间隔期。可根据气传卵菌病害流行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确定首次用药时间,做到精准用药。减少药剂对病菌群体的选择压力,从而延缓抗性的产生。
4.对于抗药性风险较高药剂,在抗药性产生之前,应与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替或混合使用,限制用药次数,避免铲除性施药及混用相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开发高风险高效药剂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的混剂,降低对单作用位点内吸剂的抗性风险,筛选无拮抗作用的药剂组合及最佳配比,混剂中有效成分作用机理及作用方式互补,可扩大防治病害。
5.在充分掌握发病规律和发病时机的条件下,将抗病品种利用、抗病种苗繁育、土壤消毒、生态调温降湿控病等防治方法与高效精准化学防治相结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延缓病原菌抗药性产生,保护环境,降低农药残留,把病害防控好,保障蔬菜产品安全。提倡病害综合防控,组建并应用作物全生育期病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通过农艺措施(如通风、地膜覆盖地表、膜下浇灌或滴灌,改变大棚温度,降低棚室湿度)等多种手段创造不利于发病和生存的环境,推迟或减轻抗性菌株致病,降低抗药性强的靶标菌数量,从而避免和延缓抗药性的发生。
6.氟吡菌胺对防控抗药性强的卵菌病害具有较突出的效果。
(1)氟吡菌胺抑制卵菌高效,有优异的薄层传导特性和向顶性内吸传导活性,能从叶片上表面向下渗透,从叶基向叶尖方向传导,保护新生组织,可从根部沿植株的木质部向整株作物分布,从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和抑制产孢活性,有一定的治疗活性。
(2)氟吡菌胺作为细胞骨架和运动蛋白抑制剂,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具有膜收缩类蛋白不定位作用,与其他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卵菌对其抗性风险为低度,既可单独使用,用药量小,效果好,又可与霜霉威、乙膦铝、氰霜唑、霜脲氰、丙森锌、烯酰吗啉等其他产品复配使用,对卵菌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氟吡菌胺产品安全性高,开发成混剂使用又可降低抗性风险。.5克/升氟吡菌胺·霜霉威SC应用防治*瓜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和辣椒疫病10多年仍然高效,尽管个别地区*瓜霜霉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出现低抗,可通过将氟吡菌胺·霜霉威与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替使用,延缓抗性发展,延长氟吡菌胺使用寿命。应注意用药时机,在发病前或发病初喷施。还可利用增效作用,开发应用氟吡菌胺与三乙膦酸铝、代森锰锌、丙森锌、氰霜唑、唑嘧菌胺或双炔酰菌胺等不同作用机理杀菌剂的混剂,对防治卵菌病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延缓靶标菌抗药性发展,扩大防治范围,降低用药成本。
05
针对未来卵菌病害的防控及
防控药剂开发的建议
开发新作用机制的绿色化学农药及高效生物农药;研发新型高效杀菌剂及其精准化学防控技术;研选有效的生物杀菌剂及其配套的使用技术,并将高效精准化学防控技术与健康栽培、生态调控、生物防治技术相结合,制定高效综合防控技术。
对于土传卵菌病害,要在土壤病原菌鉴别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的土壤消毒及修复技术,开发菌肥,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将防治土传病害的杀菌剂嘧菌酯、霜霉威随药肥施用。
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新农药。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发展迅速,已能解析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敏感的靶标分子结构特征,发现病原菌生长、发育、致病的关键基因,这将指引新农药的研发。针对病原菌分子靶标的特异性结构研发的靶向新农药,实现更加安全、高效的目标,会大幅度提高农药研发的成功率,大大缩短研发周期和降低成本。因此,绿色靶向农药创制必将推动农药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此外,实践中常遇到卵菌、真菌、细菌复合侵染及卵菌病害、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并发,同种病由不同病原菌引起,因此,卵菌病害的防治要统筹考虑真菌、细菌病害的防治。
将卵菌抗药性风险评估、抗药性监测及治理对策研究常态化。新药剂投入生产中使用前,要进行抗药性风险评估,投入生产中防病应用后,要跟踪监测抗药性,制定抗药性治理对策,以延缓抗药性发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
本文节选自《农药市场信息》杂志第19、20期杂志《作物卵菌病害发生发展与抗性趋势及其应对方案》一文,预知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农信传媒法律顾问:李德均(德衡律师集团律师)推荐阅读●特殊的年,农药企业未来该如何转型升级?一年一度的盛会透露出这些信息……
●国际稻作发展论坛暨水稻植保分论坛会议日程正式公布,还有更多精彩......
●农药登记审批“绿色通道”来了!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通知已下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