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几本书
从11月中旬到12月初,接连收到了几本书。
年,对于世界、对于国家来说,注定以“不平凡”的姿态载入史册;年,对于我个人来说,在这特殊的年份里,也是一个“不凡”之年。从最近收到的几本书来看,由衷地感到欣慰。
我喜欢写作,可以说是一辈子情有独钟,除了在职期间拿着身家性命换来的那些荣誉之外,能够留下来的恐怕就是属于我的文字了。当然,唯一的房产由子女继承,而这些文字则毫无保留的留给社会,留给世人。
读初小的时候,对写作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当然也不会有“成就”。读高小的时候,得益于班主任徐长祝老师的引导,我的几篇作文在杨古小学一直流传了好几届,算是“青史留名”了吧。
在淄博八中的两年里,受教于班主任赵国栋老师,两次作文我都榜上有名;虽然没有变成铅字,但是赵老师用毛笔抄写在宣传栏上,向全校师生展示我的作文,应该说是有作品“问世”了。可惜在初中用过地那两本作文本,在年进城时被我丢掉了,只有《电灯亮了》这个作文题,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年冬,在淄博师专民师班进修时,欣逢邢人杰老师给我们上写作课。记得邢老师经常在写作课上讲评作文,其中毕义星同学的文章经常被邢老师表扬,说他的作文是“唯一没有语病”的甲等文章,当然我和郭斯伟、王春祥、常爱森等同学的作文也偶尔受到邢老师表扬,不过属于有点儿瑕疵的乙等文章。
记得,我在周村二中任教时,曾领着我的学生李文去拜访邢老师,求他为李文同学不吝赐教。没想到邢老师说:“祺昌啊,你的作文就很好,你的学生还是由你批改吧。”虽然,邢老师没有给李文批改作文,但是我们在邢老师家里该吃吃,该喝喝,师生情谊依然。后来,我和邢老师成了“博友”,他在病重之时说想我了,我又去淄博师专看望他……
自从走上讲台之后,虽然教数学,教历史,但是偶然触动了灵感,也写一点儿文字,不过杂七杂八,不成系统。直至退休之后,才有时间写了起来。如果说,年出版的个人专辑《与共和国一块成长》是给自己一个总结,年出版的《山村的记忆》是给大史村一个交代,那么最近一两年的文章,则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1、一共收到了三期《蒲松龄研究》
关于对蒲松龄或者说对聊斋诗词的研究,我本是一窍不通的,确确实实属于零基础。多亏了博友孙启新先生提携我,让我和他共同完成了两篇关于蒲松龄诗文的研究性文章。一篇是《聊斋诗词中的淄西毕氏》,分两期刊登在年第一、二期《蒲松龄研究》上;一篇是《聊斋诗文中的淄川景物考辩》,刊登在年第三期《蒲松龄研究》上。更有幸的是《聊斋诗词中的淄西毕氏》还被收录在李桂奎和樊庆彦主编的《聊斋学研究·初集》上,深表感谢。当我先后收到编辑老师给我寄来的《蒲松龄研究》和《聊斋学研究·初集》时,那书的分量可是沉甸甸的。记得电视剧里有一句希望别人帮助自己的话是“别忘了拉兄弟一把!”此时,我想对孙启新老师说:“谢谢你,拉了老兄一把!”
2、收到的《聊斋学研究·初集》,全书页
说起淄川文联的《聊斋园》,就得从郭本进老师说起。自从我被孙启新拉进“蒲松龄研究”的圈子之后,就在“醒世姻缘”群里混,群里都是“蒲学”大家,不仅有蒲松龄后人,还有大学教授……受益匪浅。其中郭本进老师对我帮助很大,那篇《西河大集卖甜瓜》就是在郭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郭老师说想在《聊斋园》给我发《小小石灰窑》等文章,问我行不行?当然行啊?自己的一篇不起眼的小文章能被淄川文联副主席瞧得上,那是我的荣耀啊!可后来发没发?我就不知道了。直到李庆洪老师看到我的《西河大集卖甜瓜》发了,我才问起郭老师。郭老师百忙之中,给我联系《聊斋园》编辑人员,最近收到了年第二期《聊斋园》两册,打开一看,里面刊登了《我与聊斋先生传奇曹振东先生》,很是高兴。因为曹老师的《聊斋先生传奇》写的就是蒲松龄的故事,由《聊斋园》来刊登是最合适不过了。
3、收到的《聊斋园》
最近还收到了淄博市文联的年第四期《齐风》两册。说起《齐风》,首先感谢周村区作协葛思绪主席。我和葛主席的认识,要从年10月29日葛老师当选周村区作协主席的会议开始。此后一直到今年5月17日在周村召开的“《聊斋先生传奇》出版发行座谈会”上,我和葛主席再次见面。不过都是来去匆匆,没有直接的交流。但是葛主席并没有忘记我,我的《大槐树》和《我所认识的曹振东先生》先后发在淄博市作协刊物《文学齐*》上。直到今年10月下旬,石广东老师说我的一篇文章发在淄博市文联《齐风》上,我才去问葛主席。葛主席说,是区文联组稿发到市文联的,可以到区宣传部找找看看,结果人家说没有。后来通过我的学生找到市文联,田源老师才给我寄来了这两册《齐风》。谢谢他们,满足了我一个小小的心愿。
4、收到的《齐风》两册
前几天,孙方之老师说送我一本《王村镇志》,我真心感谢孙老师。我虽然没有参加《王村镇志》的编写工作,但是我时刻关心着,更期盼拥有一本。因我为其提供过照片信息,提供过点滴的资料。打开《王村镇志》,看到有我父亲在年参加淄博市社会主义劳动积极分子大会的信息;还有我们家在年的收支明细表,深感欣慰,因为这个明细表来源于我用过的一个家庭记账本。
说起年的记账本,里面还有个小故事。我以前发了一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