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9/15 4:48:00
原标题:引智聚才助推高质量发展——西峰区实施“人才强区”计划助推乡村振兴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刘新艳近年来,西峰区坚持把“人才强区”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杠杆”,在吸引、培育、用好人才上持续发力,为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全区有各类人才名。“能人”传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服务瓜农菜农,不图名和利,只为群众对我的那份信任和期盼。”这些年,许照泰一直在蒲河村驻村。年,他又被选派担任蒲河村顺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特派员。他指导合作社综合运用配方施肥、轮作倒茬和嫁接换根等技术,减少根腐病和土传病害,增加经济效益。“作为科技特派员,我有责任把更多更优的栽培技术传授给大家”。许照泰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特长,累计为全区及邻近县培训农民5万人次,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行家里手。引进新品种、新技术60多项,经过试验示范,田娇七号黄瓜、红城系列甜瓜等10多个新品种成为西峰区的主栽品种。西峰区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科技资源向基层流动,积极动员省、市、区各类科技人才,定期不定期进温室大棚、到田间地头,精准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基地建设和农民科技培训,为全区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选派区级科技特派员人次。与此同时,探索组建区级科技专家库,遴选各领域科技专家52名;培育认定甘肃中德检测、西峰制药等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家;打造10个科技示范村,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各具特色、平衡协调的乡村发展新模式。“土专家”带动乡邻增收致富西峰区董志镇冯堡村致富能手蔡玉贞种植大葱、栽植葡萄、发展采摘游,不但把自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带着周边群众一同增收致富;周寨村苹果种植大户板兴林组建果树修剪团队,为村民提供精细专业的果树修剪服务,助果农丰产丰收……在西峰区,像他们这样用自身经验和技术带动群众致富的能人,还有很多。近年来,西峰区围绕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人才聚合工程,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陇东学院等高校及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采取技术咨询、短期指导、“周末专家”等方式,吸引产业领军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发现、培养和使用乡土人才机制,积极引导传承大师、能工巧匠、民间艺人、“五老”人员、“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目前,西峰区在教育、卫生、农业等方面,签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84人,招聘名特岗教师补充到中小学任教。围绕果、菜、畜等特色产业,柔性引进专家人才21人、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员2名、优质果树栽植管护专家组3个11人,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骨干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头雁领航”赋能乡村人才振兴西峰区什社乡贺塬村三面环山,属于典型的塬边咀梢川塬结合村,村民收入除了传统的种植养殖外,就是靠年轻人外出务工。年,30岁的张婷到贺塬村担任专职化书记,如何让村组发展、村民致富成为她思考的首要问题。到村里任职后,张婷协调在村里栽植了株大红袍花椒树,请来专家为种植户们讲授花椒管护知识。同时引导农户转换思路,开辟市场卖鲜榛果,发动群众种植柴胡,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两年时间,贺塬村不论从班子面貌、工作能力还是村级事务管理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近年来,西峰区把培养年轻干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选派36名熟悉农村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党组织书记,为村组发展谋划思路,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同时,推行“人才+产业”“人才+基地”的产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立果、畜主导产业实用人才实训基地17处。采取“人才+项目+产业”的模式,组织全区名果业带头人赴山东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开展院地合作培训;培训生猪养殖户人,辐射带动周边余户农户从事苹果、养殖产业,实现人才与项目的有机结合和项目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