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协建言客家古邑保护
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将于2010年在河源市举行。有“客家古邑”之称的河源如何将客家风貌原汁原味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河源市*协关心的课题。近日,该市*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委员深入五县一区,就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提出,申报不等同于保护,要以保护传承为核心,产业为纽带,塑造河源市客家文化特色品牌,将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以保护传承促进开发,以开发实现更好保护传承”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河源古属2200多年前秦置的龙川县,是南越武王赵佗开基之地,也是客家人迁居开发岭南的最早落脚地,遍布境内的“大夫第群落”体现了客家文化特点,拥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45项。但调研组也发现,由于重申报、轻保护的情况普遍存在,许多申报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实质性的保护措施,申报与保护脱节使不少依赖口传身授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处于“人亡艺绝”的边沿,如享誉粤东的阳明纸制作已在2005年停止,堪称古乐瑰宝的和平泥鸡(埙)目前只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能够演奏完整曲目。
河源市*协建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扶助金”,使传承人不再迫于生计而荒废技艺;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可将诸如竹木雕刻、客家酿酒等传承基地放在企业,剪纸、民间美术的传承基地则可选择建在学校,通过实施文化经济*策扶持民间艺术走向市场;拟定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案,创建“客家文化(河源)生态保护区”,如建设客家文化公园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旅游区块,并为区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展示交流平台。
在该市市*协的推动下,客家文化公园即将动工建设。届时,精致的忠信花灯、充满乡土韵味的花朝戏、独具特色的马灯舞将营造出浓郁的客家风情迎接世界各地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