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实践论如何用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论转
TUhjnbcbe - 2023/7/1 21:21:00

伟大领袖有“两论”,一论为《矛盾论》,另一论为今天所要讲的《实践论》。

这两篇都是著名的哲学著作,由于伟人在写《实践论》时运用了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此书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且在未来仍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值得各位反复品读。

《实践论》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伟人为了反对当时*内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思想,特地写了这篇传世佳作。

注:教条主义思想即一切从理论(理性认识)出发,而不考虑现实的客观状况。经验主义思想即过分依赖于经验(感性认识),同样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

01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基本危害:

这两种错误思想都是轻实践,重思想,颇有点唯心主义的味道。

经验主义者用自己的一些片面的生活经验来指导实践,比如有些小孩子只吃过橘子,却没吃过橙子,当把橙子放在他面前时,由于橘子与橙子的外观、色泽都很相像,于是这位小孩根据他的以往经验判断这是一颗橘子,这个时候的这位小孩就是一位根据以往经验断定一切的经验主义者。

橘子与橙子色泽相近,但本质上却不同

当然,我们不能苛责小孩子,因为他阅历有限,这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而举的一个例子。

小孩子犯这种经验主义的错误可以原谅,毕竟只是小事一桩,但若是革命者尤其是高级将领犯这种错误,便可能付出血的代价,因此纠正这种思想上的错误很有必要。

教条主义者以为书本上的理论就一定是对的,常常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思想用以指导实践,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便大喊“拿本本来”,以为只要照“本本(即理论)”来,就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

比如典型的一道判断题,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一百八十度吗?很多想当然的人运用欧几里得的数学理论(事实上,从小学至大学的教材都是以这种理论为默认的规则)做出判断,认为确实如此。但是实际上,曲面上的三角形内角和并不是一百八十度。

如图所示,曲面上的三角形内角和不一样

教条主义者抓住一个理论不放,不管客观情况是怎样变化的,只知道把理论生吞活剥、生搬硬套进去,其结果只能是失败。就像这道数学题,教条主义者只知道用欧几里得的理论(这一理论无形地融入在我们的思维惯性当中)来判断,却没有考虑题目本身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这样做无疑就会犯错误。

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经验主义者和教条主义者吗?当然有,而且是广泛存在的。留心观察的朋友们会发现这一些人很有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或者是我们的亲人,或者是我们的朋友,甚至可能是自己。

因为这种思想上的错误有时候过于隐蔽,使人不易发觉,如今《实践论》将这两者明确地提了出来,并指出了解决的方法,这是一种伟大的创举。我想,这对于改造思想十分有益。

02实践决定认识,还是认识决定实践?

目前的哲学发展史上有两种世界观,一种为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另一种为唯心主义世界观。这两个世界观根本矛盾,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或者说实践决定认识的就是唯物主义,不承认这一点的就是唯心主义。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这两种观点便一直针锋相对,只有卡尔马克思在真正意义上提出了实践决定认识的理论。人首先要进行吃穿住行,才能进一步地继续活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没有意识到这一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隐蔽的事实,因此他们脱离实际,空谈理论,不自觉地走向了唯心主义的道路。

人首先得吃穿住行,才能进一步活动

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第一位的,认识是第二位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且依赖于实践的发展。若是没有实践,则建立在实践之上的认识(意识)则无从谈起。举个例子,你永远不可能让一位两三岁的小孩子懂得种田的规律,因为他从没有过种田的实践。

进一步说,很多从事理论工作研究的人虽然也懂得一些耕作方面的知识,但由于他们从没有去到田里进行实践,所以他们在播种、插秧、耕作、收割方面的工作绝对比不上常年在*土地上的农民。

认识虽然不能决定实践,但是认识可以反作用于实践,也就是说正确的认识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并被证明是正确的认识便是真理,由于农民朋友常年在*土地上从事农业活动,所以他们的这种由长年累月地种田的实践而产生的认识是符合客观耕作规律的真理,因此他们的认识会反过来促进包括播种、插秧、耕作、引水等实践工作的发展,所以经由他们耕种的土地粮食产量一般会比一些非农业人士耕作的还要高。

而如果让一些其他行业的人来从事农业活动,比如让银行工作人员、建筑工人、教师、医生来种田,虽然他们可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关于种田的认识,但由于这种认识不完全地来自于实践(可能是来自于道听途说、课本、报道),所以让这些群体来种田,他们的某些关于农业的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农业实践的发展,由他们所栽种的庄稼便可能长势不好,甚至会枯死,导致颗粒无收。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一般来源于实践,并经得起实践反复检验)会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通常来源于其它途径,比如课本知识、报纸杂志,且经不起实践的反复检验)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03认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感性认识的阶段。

我们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片面地、表层的、孤立的、静止的。换句话说,这种认识是非系统性、不成体系的肤浅认识,这种第一阶段的认识不能用以指导实践。

同样举小孩子的例子,小孩子在刚接触一件新事物时,比如说当他第一次碰到西瓜这一水果时,他对这一水果的认识是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他首先看到了西瓜具有球形、绿皮这两个特征,如果没有进一步地深化认识,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他就会误以为这两个特征就是西瓜的全部特征。

那么当他看到香瓜、甜瓜、绿橘子,甚至是绿色的足球时(这些事物都具有绿皮、球形的特征),他都会以为是西瓜。这种感性的认识便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拿这种认识去指导实践,就会犯错误。那位小孩子若是真的去咬绿色的足球,非但无法尝到真正西瓜的甜味,甚至还可能伤害到自己。

当那位小朋友接下来开始吃西瓜时,他对西瓜的认识深化了,但同样是感性认识(知之不深的认识),他开始认识到西瓜还具备红瓤、有籽这两个特征。但是不是所有的西瓜都是红瓤、有籽的呢?也不是,如今无籽西瓜和*瓤西瓜已经遍布市场了,若是那位小孩子只吃过红瓤的有籽西瓜就断定所有的西瓜都是这样的,那么他的认识同样是不符合实践的错误认识。

因此,我们说这位小孩子对于西瓜的认识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感性认识,他将西瓜孤立起来看,结果没有看到它与其它水果的异同点,他就不能发现原来其它水果也具备了西瓜的部分特征(绿皮、红瓤、圆形等),他便无法分辨哪些水果是真正的西瓜;他将西瓜静止起来看,结果他只发现了在他吃西瓜的那一刻时的特征,若是他吃的第一个西瓜是坏掉了的苦西瓜,他还会因此认为所有的西瓜都是苦的,这种静止的感性认识无疑也是错误的;他用片面的观点看西瓜,结果他只能发现西瓜是红瓤、有籽的,却没有从另一方面看到西瓜还有*瓤、无籽的。

综上,认识的第一阶段不能客观如实的反映事物的全部特征,用以指导实践就会使人犯错误、碰钉子。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不止要三思而后行,还应该“三做而后行”,通过多次的实践,将感性认识理性化,从而科学地指导实践,获得成功

04认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理性认识的阶段。

伟大领袖在《实践论》中指出:”《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们普通说话所谓“让我想一想”,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这是认识的第二阶段。“

由认识发展第一阶段上升而来的认识第二阶段是属于理性认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认识是全面的、客观的、系统的。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感性认识则没有理性认识,也就是说理性认识作为认识发展的第二阶段必须要经过认识发展的第一阶段——感性认识。

还是举小孩子吃西瓜的例子,如果那位小朋友从没有吃过西瓜(没有实践),他就无法在头脑中得到关于西瓜的一些最直接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地说,如果那位小朋友只吃过一次西瓜,那么他便只能获得对西瓜的一些感性认识,比如说只认识到西瓜的色泽、形状。他自然无法获得对于西瓜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他无法认识到西瓜的各种各样的形态、色泽、味道、品种等全部特征。

如果小朋友长大了,在这个长大了的过程中经常性地吃到西瓜(经常实践),那么他就能在头脑中概论总结出西瓜这一水果的普遍特征,这个时候感性认识便发生了质变——性质上变成了理性认识。

认识的第二阶段首先是必须经常性的实践,伟大领袖指出:“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只有亲口吃过梨子,才知道梨子真正的滋味,只有经常性地吃梨子,才能有对于梨子味道的理性认识。

实践决定认识,亲口吃过比说什么都强

推而广之,只有通过经常性的实践,才能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才能在脑子里形成大量的感性认识,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整理、判断、选择、去粗存精,才能逐渐地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然而,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一个人无法天天都在实践全部事物,因此获得认识的途径不仅在于实践而得来的直接经验,更多的还是来自于阅读而产生的间接经验。

注:直接经验指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获得的认识;间接经验指通过阅读课本、报纸等知识载体而获得的认识,间接经验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学习别人的直接经验而获得的认识。

05认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反作用于实践的阶段。

认识发展到了第二阶段,即系统化、理论化、体系化的理性认识的阶段,已经能够写上教科书了。教科书上的知识通常都是理性认识。

然而,如果人们历经艰辛(从实践到获得感性认识,再到大量实践获得理性认识)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将这些认识成果写在教科书、课本、报纸上,将其束之高阁,那么这样的努力似乎太不值得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便会趋于停滞,无法进步。

因此,认识还有第三个阶段,那就是将概括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其正确性,理论来自于实践,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理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也就是为了促进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伟大领袖在批判教条主义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出:“像飞机飞上天总得飞回来要落在一个地方,不能到处飞不落地。”

飞机总得落地,但教

前面讲到,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事实上,错误的认识虽然阻碍了实践的发展,但是却能因此而改正自身的错误,将自身转变成正确的认识,即真理。

因此,认识发展的第三阶段(理性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阶段)有两个作用:

1.若是理性认识在被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错误,那么就能因此发现并改正这些错误,从而完善理性认识,使其从错误走向正确。

举个例子,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曾经占据古希腊天文学界的半壁江山长达一千三百多年之久,而这一学说只有到了天文观测仪器的进步完善,由哥白尼通过观察天体的实践后才被推翻。哥白尼推翻“地心说”后便总结概括并建立了符合实际的“日心说”,这便是理论由错误走向正确的过程。

2.理性认识一经实践的检验,会逐渐地完善成熟,进而反作用于实践,促进实践的发展。理论从来都不能仅仅成为空中楼阁,而应该切实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举个例子: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指引了苏联的十月革命实践,即促进了苏共*权的建立,成功地改变了沙俄时期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并使苏联保持经济和*事上的高度繁荣,甚至在某些时期直逼和反超美国的霸主地位

06如何用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论转变思维方式、指导实践?

在认识发展的第一阶段,我们要沉得住气,不能过于草率鲁莽地处理事情,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头脑中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还是很肤浅、很片面的。我们不能仅凭着对于事物的一丁半点的认识就直接地尝试入手解决问题,而应该多做调查研究,做好充足的准备再付诸实践。

比如如今的奶茶加盟店似乎十分火热,大街小巷广告不断,很多人一看广告,头脑一热,被感性认识支配头脑后就四处筹措资金,而后一举加盟别人的奶茶店,想要借此牟得暴利。可事实的发展往往都是站在理想的反面,绝大多数的投资者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亏的血本无归。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搞清楚加盟费用与市场竞争的关系所导致的。若是他们了解到加盟前期与后期的费用差距之大,若是他们留心观察如今奶茶店的分布规模,他们就会明白其中的困难。

奶茶加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随着我们的认识发展到了第二阶段,即能够暴露事物本质、抓住事物内在本质、内部联系的阶段,我们不可得意骄傲,因为这个时候的理性认识仍然有可能是错误的。若是过于自负地将错误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那便很可能会犯下一些错误。

历史上的马谡是一位*事学家,讲起兵法来滔滔不绝。不难看出他的理论素养十分之高,也就是说他关于带兵打仗的理性认识十分丰富。然而,一码归一码,理性认识的丰富与正确与否从来都是两码事。在街亭之战中,马谡生搬硬套*事理论,不顾诸葛亮的统筹安排,最终街亭失守,马谡被诸葛亮以*法处死。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只有到了第三个阶段,当我们把脑中所想的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相对比,发现自己脑中的理性认识是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并且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谨慎合理地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

总而言之,《毛选》是一座精神宝库,《实践论》作为《毛选》中的上等之作,更是值得反复品读、细细琢磨。

学懂了《实践论》,便多懂了一些改善思维方式,转变思维理念的方法,也就能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稳步地走向成功。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践论如何用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