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拍照的叶鱼摄
你爱吃瓜吗?
当然啦!“吃瓜”谁不爱呢?吃瓜是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项目,男女皆爱,老少咸宜。拖一板凳,揣着瓜子,前排看戏,不嫌事大……
等等,今天是吃真的瓜,不是喊你“八卦”。
搞错了,重来。
夏天的盛宴
是西瓜拯救了夏天。
即便有着再多的文艺渲染,蝉鸣、裙角、白衬衫、毕业季和悠长的午后,真实的夏日依然是闷热、黏糊,令人难熬的。
幸好还有西瓜。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在古代,在没有冰沙、冰激凌,更没有空调的时代,西瓜,便是夏日里的清凉代名词。
中国的西瓜,是在五代时期由西域传入的,到了宋金时期,西瓜在金人控制的北方地区已经广泛种植,一位南宋使节将西瓜种子引种至南方地区。
有趣的是,这个使节正是安徽人。后面我们会说到他。历史上,西瓜虽然常见,不能说是奢侈品,但“吃瓜自由”也只是近几十年才实现的。
吃西瓜,是对夏天最基本的尊重。
现代农业的发展,让四季都能吃瓜,但只有在夏天,只有天气够热,西瓜才够甜,才有了味觉以外的综合体验。酷暑难耐,大地蒸腾,烈日当空,咬一口香甜可口、汁水满溢的西瓜,带来的不仅仅是味觉刺激,还混合着酸酸甜甜的往事。
转眼,又到夏天。
时光流逝,每一个夏天都会有不同的故事发生,愿你手里的西瓜香甜依旧。
感谢安徽人洪皓
中国是世界第一“吃瓜大国”,西瓜产量占全世界7成左右。就这,每年中国还要进口西瓜,吃瓜群众的热情令人咋舌,它与冷饮、空调,组成消暑的三大神器。
颠覆常识的是,在植物学家眼里,我们吃的不是瓜,而是葫芦。西瓜属于葫芦科西瓜属,下有7个种。野生的西瓜并不甜,有的还是苦的,而且,绝大部分的野生西瓜瓤也不是红色的。
一般认为,西瓜的原产地在非洲。公开资料显示,如今的北非苏丹境内还生长着大片原生的野生西瓜,被认为是西瓜的发源地。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不断驯化、选育新的品种,让西瓜逐步成为今天的模样,它的大小、含糖量、味道、瓤色、质地甚至口味都变得越来越适合人类。
蕃茄酱摄
西瓜第一次被中国吃瓜群众知晓,可能是在五代时期。彼时,五代人胡峤在其《陷虏记》一书中记录了“西瓜”: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不过,西瓜真正传入中原乃至南方被大规模种植,是在南宋时期,那时距离第一个吃瓜群众胡峤,已过去近两百年。任何一种农作物的传播、形成规模种植,都是历经几百上千年形成的。
在南宋,将西瓜带回来的这个人,叫洪皓,是个安徽人。就是前面我们说的南宋使节。他代表南宋出使金国,被扣留长达十五年,到绍兴十三年(年)才得以归国。归来时,洪皓带回了西瓜种子,开始在中原地区和杭州等地种植。
合肥,潜山路向北,到与顺河南路交口的南淝河畔,在大片的绿树环绕之中,有一座铜像,就是洪皓。他在著作《松漠纪闻》中明确写道:西瓜形如扁蒲而圆,色极青翠,经年则变*,其类甜瓜,味甘脆……予携归。
倏忽已千年。
暑气蒸腾的夜晚,在大排档上酒足饭饱后,一大盘刚切开的西瓜,是无可替代的餐后甜点。它与啤酒、小龙虾一起,伴随无数中国人度过夏日夜晚。
让我们举瓜,向洪皓致敬。
吃瓜大省
“西瓜遍中国,三甲豫鲁皖。”
在中国西瓜版图上,安徽是中坚力量。今天,作为“种瓜大佬”和“吃瓜群众”均排名靠前的省份,安徽是中国西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每年,包括甜瓜在内,安徽西甜瓜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总体位居全国第五,保护地面积在万亩左右,居全国第二。
现在,全省西瓜生产主要分布区域在长江以北地区,其中沿淮、淮北相对集中。全省规模化县区有砀山、萧县、谯城、太和、临泉、肥东、和县、鸠江区等。
大棚早熟多层覆盖栽培仍集中在阜阳、宿州、亳州、合肥、马鞍山等地,中小棚中早熟西甜瓜栽培集中在宿州、淮南、蚌埠、马鞍山等地,中小棚长季节栽培集中在阜阳、亳州等地,麦茬小拱棚栽培集中在宿州、阜阳、蚌埠、亳州等地,山区越夏避雨栽培集中在安庆、六安、*山等地。
在品种上,安徽西瓜品种结构仍以中果型为主,代表品种由京美系列、京佳系列、新早佳、京绿佳丽系列、金绿红玲系列、美都等转变,主要分布在砀山、泗县、萧县、阜南、临泉、颍州区、谯城区、合肥周边县市等。随着家庭结构逐步小型化,人们消费习惯的转变,小果型西瓜占比日益提升。
砀山,是摆放在*河故道边的“水果拼盘”,不仅酥梨名言天下,西瓜也是特产和支柱产业,有西瓜之乡称号,面积超过10万亩,销往全国各地。
最甜的瓜
哪一次吃的西瓜最甜?
一定还是小孩子时吃到的那一块吧。农家孩子多有种瓜、卖瓜的经历,西瓜成熟,大量上市的时候,正好暑假来了,不少人便跟着父母去城里摆摊卖瓜。
当然,最刺激印象最深,还是偷瓜。中午烈日当空,知了在扯着喉咙叫,村外泥巴路上,铺满晒干到粉末样的沙土,小伙伴光着脚走上去,烫到生疼,一溜小跑去,扬起阵阵尘烟。不远处地里,青绿色的藤蔓中,是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地头棚子里,看瓜的人在酣睡。是行动的时候了……
乡愁不知何处,小伙伴们已走远。
大厦里,这样的西瓜并没有什么味道。西瓜,应该和井水、蒲扇、院落联系在一起。
傍晚,正在落下的夕阳温柔了不少,院子里绿树婆娑,树下放着张红褐色的木桌。西瓜在井水里泡了小半天了,刚摆上桌,还水淋淋的。大人在瓜蒂附近横着切下一小片,小心擦拭着菜刀。切开的位置,已隐约看到通红的瓜瓤……
周梦颖摄
写下这些,东篱君想想,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啊。岁月易逝,而人忽然就老了,只有西瓜年年如约而至。
当然,往事所以美好,大概是因为回不去,怀念的不是那个西瓜,而是跟西瓜有关的人与事。种植技术和品种的进步,今天的西瓜事实上比过去好吃。躺在空调营造的26摄氏度小宇宙内,切开一个最新流行的“美都”,挖一勺,配合着期待已久的好剧,便是夏天最好的打开方式。
以苦换甜
今天,吃个瓜跟“上网吃瓜”一样容易,是最平民的美食了,但曾经,瓜并不容易吃到。为了实现吃瓜自由,中国人都干了哪些事呢?
首先要感谢育种专家。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吴明珠,她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同窗。两个人,一位让我们吃饱了饭,一位让我们实现吃瓜自由。年,国家百废待兴,吴明珠从北京主动请缨到新疆培育瓜种。用了50多年,她走遍全国各地,培育出28个经国家审定的优质瓜种。
在安徽,以江淮园艺、安徽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科研院所不断选育新品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合肥市农科所牵头组建华东区西甜瓜协作组。开展杂交西瓜育种及西甜瓜制种,在合肥建成全国最大的西甜瓜制种基地和种子产销基地,种子供应量占全国市场总量的2/3以上。
现在,安徽依然是全国重要的供种省份之一,年销售西甜瓜种子40多万公斤。
在江淮园艺研发大楼里,有一座库容达10万份的高标准种质资源中期库。这里保存了国内外优质西甜瓜种质资源份,在安徽、广东、海南、甘肃和东盟、南亚、拉美等多个气候地区被广泛应用于新品种选育。
如果你在东南亚吃瓜,它可能就来自中国。江艺培育的国内首个纯黑皮西瓜系列品种“墨美”,已经成为东南亚市场主栽品种。
畅销海外的西瓜品种“橙香”
截至年,江淮园艺获得西甜瓜植物新品种权19项,品种登记30项,在国内外共推广西甜瓜品种万亩。
专家们吃过许多苦,种出了最甜的瓜。
在日本,瓜常常切成片卖,一片西瓜也要卖到几十块。折算下来一个西瓜四五百块人民币很常见。在韩国,买一个西瓜也常常需要花费一百多块人民币。在中国,因为专家和农民的劳作,才让西瓜成为家常美食。
好好吃完每一个瓜,是最起码的吃瓜态度。
出品:安徽日报东篱工作室
监制:顾群杨飞
文/图:史力彭园园
制图:甘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