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为何都在吃这个女神的瓜 [复制链接]

1#

来源/ins生活

ID/inszine

前两天逛超市,看到西瓜标价4元一斤。微微吃惊,毕竟现在还是春天呢。作为一个狂热的吃瓜粉,在韩留学时实在想吃西瓜,只能买一小块解解馋。因为没钱韩国西瓜太贵了。昨天,韩国某果蔬平台上,一只10斤的西瓜卖到韩元,差不多人民币,这还是限时折扣的价格。是名副其实的「金西瓜」了。

ins

??网络

在日本,西瓜也是价格相对较高的水果。

五月底,一整只大概卖人民币。

ins

??小红书

日本的小羊

放眼全世界,瓜最便宜最好的地方就是中国了,可谓物美价廉。据统计,目前中国西瓜的年产量高达万吨,这个数字接近香蕉的6倍,葡萄的5倍,比苹果的产量还要高出30%。我们不但是世界产瓜大国,更是吃瓜第一大国,70%的西瓜被国内消耗。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我国并非西瓜的原产国。古时候只有帝王才有资格品尝西瓜美味,直到年,中国西瓜的人均产量也只有10斤,不够吃一星期的。中国人现在能实现吃瓜自由,离不开一位奶奶一生的研究和奉献,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西甜瓜育种事业的开创者——

吴明珠。

ins

??网络

农作物育种需要漫长的周期,很多科学家一生只能培育一个品种。

吴明珠从事育种工作50多年,却培育了30个经国家审定的瓜种。

年,吴明珠出生在武汉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动荡年代成长起来的她,见过了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从小立下建设祖国的宏大志向。

21岁生日,吴明珠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的句子: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

ins

??《吴明珠传》

年,吴明珠以优异的成绩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园艺系毕业(西南农大也是袁隆平的母校)。

学校本希望吴明珠可以留校,这是当时很多人抢破脑袋都得不到的机会,她却拒绝了。

对吴明珠来说,学农就是为了学以致用,象牙塔不是她的目的地,她要到生产第一线去。

ins

西南农学院??网络

在西南农业局工作的日子,吴明珠把课本知识落到土地上,工作成果显著。

两年后,中央农村工作部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彼时,吴明珠的男友杨其佑正好在北京读研究生,可谓两全其美。谁知吴明珠明确表示,她要去新疆支援建设,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我是学园艺的,学的是果蔬专业,应该到一线搞科研,不该坐机关。」

当时吴明珠25岁,此后几十年,她把所有的青春岁月都留在了新疆。

到了新疆,吴明珠先在乌鲁木齐机关工作,不久她提出想到吐鲁番鄯善县支边。

当时的吐鲁番环境恶劣,大片大片的荒山戈壁望不到头,夹杂着沙粒的西北风像刀子一样把脸割得生疼。

这是中国气候极度艰苦的地方,但它特有的土质却孕育出了比内地甜百倍的瓜果。为此,吴明珠义无反顾。

初来乍到,吴明珠就住在老乡家低矮的土房里,旁边便是瓜田。

ins

??网络

相比住处和环境,最让她犯难的是饮食。南方姑娘吴明珠吃不惯羊肉,吃一口就吐。为了不麻烦老乡,她跑到门外吐完,再回来接着吃。

从南到北,吴明珠的生活习惯被完全颠覆,但自从到了新疆,她整个人都散发着幸福的气息。

她暗暗立誓,要在这里干一番事业。

为了培育新品种,吴明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普查甜瓜种群,建立档案。

她带着一壶水、一包馕,跑遍了吐鲁番的每一寸土地,在一个又一个生产队之间辗转。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瓜种,吴明珠再远也要去。

ins

??《吴明珠传》

夏日的新疆,太阳毒辣得像火炉,吐鲁番夜间气温也不下40℃。寻瓜路上,吴明珠皮肤被烤得滚烫爆皮,睡过破庙,也迷过路。

不断奔走的吴明珠和她的同事,不计利益,不顾辛劳,只为大漠边疆孕育的这一口甜能让更多人吃到。

3年时间,他们走访了多个生产队,将全地区的甜瓜资源整理成44个品种,建立起档案。

ins

??网络

在此基础上,吴明珠开始对品种进行选育。

「园艺工作,就是在孕育生命,马虎不得。」这是吴明珠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的工作指南。

她像长在瓜田的胡杨树,恨不能二十四小时守着她的宝贝瓜苗,「瓜从播种到长大都有变化,不仔细观察有些变异就选不出来。」

ins

吴明珠(右)正在和同事筛选瓜种??《吴明珠传》

选育瓜种的同时,吴明珠还在农民中推广现代科技栽瓜技术,帮助他们提高产量和质量。

50年代,农民还延续着古老粗放的种瓜模式,对内地来的女娃将信将疑,吴明珠决定用事实说话。她和当地的种瓜大户摩沙大爹在同一块田里打起了擂台,一个用传统方法,一个科学培育。

秋天一到,吴明珠的瓜又大又甜,果子还多,村民全都跑来参观,开始认真跟着吴明珠学习新的种瓜技术。

在同吃同住同劳作的岁月里,老乡们都叫吴明珠「依木汗」,翻译过来就是「月亮姑娘」,夸赞她善良大方,又聪明能干。

ins

??网络

十数年,吴明珠从44个品种中选育提纯出了红心脆、香梨*、小青皮……等30个品种,它们后来都成为最佳育种亲本。吐鲁番的日月星河看着一个个优秀品种从吴明珠的实验室走出,走上农民的天地,走上全国各地的水果摊。

自然条件下,选育一个新品种需要8-10年,然而人的生命能有几个十年?

为了加快培育周期,年,吴明珠决定像校友袁隆平一样奔赴海南,进行「南繁」。

此时,吴明珠已是吐鲁番地区的行署副专员,事业稳定发展,家也安下了,但她毅然决然放弃了这一切。

在三亚某部队农场里,43岁的吴明珠又一次从零开始。

ins

??《吴明珠传》

她和其他科学家一起,除草垦荒、浇水施肥,每天奔波在试验田、实验室和宿舍的三点一线。

春夏在新疆,秋冬在海南,吴明珠为了她的瓜果梦像迁徙的大雁,奔波两地,甘之如饴。

ins

??网络

年,吴明珠辞去了所有办公室职务,专心她的研究事业。也是这一年,她的团队培育出西瓜,个大、皮薄、汁水丰富。搁古代,个个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极品瓜。

又过十年,也就是年,南方不仅长出了北方的瓜,还实现了西瓜一年三熟的奇迹。西瓜产量猛增,不但国内百姓能放肆吃瓜,还能出口海外,大量创收。

吴明珠把一生献给了瓜田,有一个人也爱了她一生。

这个人便是吴明珠的丈夫,杨其佑。

两人是大学同学,杨其佑和袁隆平院士是同寝室睡上下铺的室友。大学毕业后,杨其佑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

ins

吴明珠和丈夫杨其佑??《吴明珠传》

当初,吴明珠拒绝赴中央农村部工作,对男友最感歉意。她明白,杨其佑无比盼望两人能结束异地,在北京一起生活。

吴明珠没想到的是,当她把计划告诉杨其佑,他竟坚定支持她追寻自己的梦想,还给她打气:「你先去,等我毕业了就去找你。」

此后两年,一封封书信浸润着两位年轻人的爱恋。

年,研究生毕业的杨其佑没有食言,他放弃了留校机会,追随吴明珠的脚步,也来到新疆,在新疆大学任教。

ins

吴明珠和丈夫杨其佑??《吴明珠传》

一年后的春节,这对年轻人跟同事借了间房,买了新窗帘和五十块钱的水果糖,简简单单举行了婚礼。

那天他们又重唱了学生时代的歌曲,歌声在吐鲁番的天空回荡。

新婚第三天,吴明珠要去吐峪沟下乡,杨其佑便回了乌鲁木齐,继续一个月聚一次的分居生活。

虽说「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杨其佑还是想两个人能相依相伴,更重要的是他放心不下妻子一个人在穷乡僻壤生活,便申请到农技站工作。

作为站里学问最高的人,杨其佑似乎是个百事通,从打坎儿井、开拖拉机到翻译资料,可谓能文能武,被当地人称为「洋博士」。

ins

吴明珠和丈夫杨其佑??《吴明珠传》

在鄯善县的日子,杨其佑是吴明珠的坚实后盾,经常帮着她翻译英文、俄文资料。农忙时,杨其佑就帮着妻子给瓜果授粉,几年下来,成了半个瓜果专家,而他原本的专业是小麦来着。

生活中,吴明珠顾不得的事情,杨其佑也会一一帮着料理妥当。之前不知厨房为何物的他学会了擀面条、腌咸菜、炒油茶面。

有了丈夫的陪伴,吴明珠有了更多心力投身工作。老来回忆往昔,吴明珠曾深情地感慨:「我的成绩离不开爱人杨其祐的默默付出。」

结婚后,吴明珠生了一儿一女。

儿子杨夏出生时,正赶上出瓜季节,孩子生完没几天,吴明珠就下地去看她的瓜了。从老家赶来照顾女儿的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ins

吴明珠和儿子??《吴明珠传》

既然劝不住,为了让吴明珠专心工作,三个月后,老人便把外孙带回了老家。妹妹杨准自出生起,吴明珠就没带过,由在内地的哥嫂抚养长大。

吴明珠年轻时和爱人遥遥相望,后来又和孩子天各一方。

多少个夜晚想孩子想到抱着丈夫啜泣,多少个瞬间见到当地一般大的孩子暗暗失神……一位母亲能有多思念幼子?大概只有新疆的风知道了。

就这样吴明珠夫妻奋斗在祖国的边疆,为了那一口瓜果的甜,耕耘又耕耘,从冬到夏,从东升到西落。

他们让我想到杨澜说过的一段话:

「婚姻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关于精神的共同成长。

在最无助和软弱时候,有他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令你坚强,并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运。」

夫妻二人为了共同的理想相互扶持,日子虽苦,精神上却无比甜蜜。

直到,年。

ins

吴明珠一家人难得团聚??《吴明珠传》

一直以来,杨其佑用细腻的爱守护着吴明珠,对自己却总是潦草。

早年日子艰苦,吴明珠下乡的日子,他时常热水冲爆米花充饥,抿点酱油就是咸菜了。

或许是当时留下的隐患,这一天,杨其佑突然无法下床,送医就诊发现已是胃癌晚期……吴明珠的天,塌了。

她请了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个长假,到医院照顾丈夫,事无巨细。

杨其佑病情一天天恶化,行动越来越艰难,但他时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