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郑公行rdquo采风美 [复制链接]

1#

郑公乡

郑公乡因东汉经学大家郑玄而存在。

郑公乡是郑玄的出生地和归葬地。

郑玄毕生研学注经,自成“郑学”。

自唐以来,郑玄位列二十二“先师”之列。

今日郑公乡依水环湖,生态发展。

(右上图点击可放大查看)

庚子之冬

峡山、安丘、高密、诸城

四县区文化爱好者云集郑公乡

感受郑公街道发展

了解发掘郑玄文化

今刊登高密作者美文两篇

拜谒郑公祠

文/高培丽

今年的雪如期而至,使原本约好的峡山之行跨过了新年。

记不清从何时起,雪成为冬天最尊贵的客人。偶尔光临,也如蜻蜓点水,须臾而去,匆忙的身影现出虚情假意的潦草,寒冷了期盼的心情。今年的雪却实在,卖力地下了一夜带着大半天,人们一觉醒来,窗前雪亮,满天飘鹅毛,世界已是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有雪的冬天,模样凛冽而周正,大雪下过一周,有些路段还是冰雪如镜,汽车行驶在车辙间,“咯噔咯噔”地颠簸着。车窗外林木静立,麦田平展,远处有果蔬大棚一直接向天边,在银装素裹,江山如画的妖娆里,一位衣着朴素,捂头盖脸的女人行走在田间小路上,前方有村庄若隐若现。大家说起这多年未见的大雪和明天即将到来的破几十年记录的寒潮,感慨着郑公街道负责人赶在两股寒潮中间举办这次采风活动的体谅,也感叹西以老弟一路履冰蹈雪的小心行走,在寒冷的冬天,这人间温暖,让我们心生欢喜。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郑公祠,也记不清最近一次拜谒是哪年,因为记不清,郑公祠的一切都新鲜而陌生。院子似乎大了许多,两边院墙上的壁画新鲜得仿佛刚刚出炉,其间还澎湃着创作者的深情与热爱。这些壁画全部出自高密市农民画协会主席于敦杰老师之手。于老师说,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从郑玄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关乎他人生转折的硬核事件,全在这里了。此刻,白雪相照,青松掩映,东汉经学家郑玄以一种绚丽的姿态来到我们中间,向我们讲述彼时的屈辱与挣扎,理想与执着。我仿佛看到昔日古道长风中,有东汉学子怀抱坚定的报国之心,手持经卷,衣袂飘飘地向我们走来。那是一千八百多年前的郑玄和他的弟子们,也是一千八百多年来,胸怀强盛华夏之梦,冲破一切艰难险阻,阔步向我们走来的一代代英雄的学子们。那些色彩明亮的图画,是一个民族的励志之路,也是历史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郑祠老柏

墓园入口右手边,立有一方咸丰十年郑公乡立的《德*碑》,据郑公街道周大伟主任介绍,年他在下村走访时,于郑公村东北方向的山甫村外发现此碑,后来移到此处。发现时这方石碑倒扣在一片荒草中,出于对文物的敏感,周大伟主任找人将石碑移开,方使其重见天日。没有人说得清石碑是何年何月被弃置于荒野的,或许是命运早有安排,只需等待一个人的到来,等待彼此相认,等待他翻开一段故事的来龙去脉。据西以老弟深入考察得知,此碑乃地方小邑假借上级之名彰示乡规民约,以期官民和谐而立。孔融守北海时,因“深敬于郑玄”,遂改郑君乡为‘郑公乡’。德*碑立于山甫社,而山甫社在历史上一度隶属于郑公乡,此碑现于山甫村,应无歧义。很多时候,历史需要一些求真求实的人,去不断捡拾那些被忽略和遗落的片段,丰满和充实事件的真相。如今,郑公祠内新旧碑刻众多,一些古碑经风雨侵蚀,漫漶不清的不仅是字迹,还有哪些远去的故事。

“郑祠古柏”为古高密八景之一,相传为郑玄亲植。清顺治三年高密籍三甲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的单若鲁,曾为高密八景赋诗,其中“郑祠古柏”这样写道:门标通德旧潍东,古庙沙围半亩宫;草覆两阶裁细带,柏骞十丈结高蓬;虬枝低影栖寒日,铁干牵萝战晚风;樵牧几年殷社废,残碑卧砌倩烟笼。读这首诗时,我在“结高蓬”和“铁干牵萝”之间揣度当时古柏的状态,“结高蓬”让我看见一棵生机勃勃的苍松翠柏,而“铁干牵萝”却链接了今天的枯柏铁干,虬枝刚劲,盘曲而上,经年不腐,最顶端如龙头向天,长吟有声。至于“郑祠老柏”到底何时枯老,此诗应该不足为据,时光久远,终是难以考其准确时间了。

站在古柏旁,仰望郑公祠,一代代后人满怀虔诚,前来瞻仰,拜谒,追随郑公遍注经书,屡召不仕的名士节操,也寻找“郑学”融会的经典要义。郑公曾官拜大司农,其才可彰;草堂注经,弟子三千,其德可昭;无论仕与不仕,其无量功德不仅教化当代,也辉映后世。说不清为什么,我总幻想郑公在被袁绍逼迫随*时,全无忧戚惶惶之状,我似乎看到郑公在袁绍的羁押下步伐从容,不徐不疾,他已坦然甚至欣然接受了以这种特别的形式游历山河,并将逼迫随*变成主动游学,一边行走,一边将胸中深奥的经学知识布施*中。彼时,前行的方向已不重要,而心底的方向才是永恒的目的地。当然,一代枭雄袁绍也深受其经学观点的影响,对其崇敬有加。若不然,袁绍怎么会连离世后都要追随郑玄,在其衣冠冢旁,修一座一样的衣冠冢,与其永恒相伴呢。

总有一些人在有意无意间,诚实地保存了事件的原貌,于是,一些以土石、以书画、以木帛等各种形式凝固的时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广阔的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比如长城、故宫、赵州桥,比如《离骚》《兰亭序》《清明上河图》,比如郑公祠、郑祠老柏、德*碑——这些时代的高光时刻,在整个世界都陶醉于高科技与大数据体验的今天,以其安静的存在,屏蔽世俗之媚,以简从美,以淡求真,让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贵重,闪烁着永恒而夺目的光芒。

郑公祠景区

心中的红草莓

文/赵廷河

庚子年交九时节,老天下了一场暴雪,气温随之骤降到了零下19.5℃。冰天雪地,天寒地冻。万木萧疏,百草枯*。

这时日,我怀揣一种好奇心,跟随几位文友一同来到“潍水之战”、高密八景之一——“淮沙落雁”的地方,这里是郑玄故里,潍水河畔。

“千里冰封,分外妖娆。”潍河里封了冰,冰面上有尚未化透的雪。我看到有人在冰面上手持镰刀,弯腰收割寒风中劲舞的芦苇。这与我父亲收割小麦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巨大反差。我担心他不注意会掉到冰窟窿里去,但眼前的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潍水东岸,也有文化人称它为“潍水左岸”。冬天里的阳光格外耀眼,天空湛蓝。峡山湖(原称峡山水库)中冰天相接,景色壮美。我发现岸上有一片冬暖式大棚,分外诱人。大棚外的东南角立有一块方形醒目的牌匾。

我习惯性地上前观望,上面写道:西山甫村乡村旅游项目,位于郑公街道西山甫村西。年该村经驻村第一书记大力争取,获批旅游扶贫资金万元,建设了6个冬暖式温室大棚及水、电等配套设施。年5月,该村村委与潍坊赫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10年大棚种植承包合同。大棚长米,宽12米,高4.5米,占地平方米。主要种植草莓、西红柿、*瓜、甜瓜等果蔬。上面还写着项目包靠责任人王大勇。管理员:高炳堂(西山甫村*支部书记)。项目管理单位:潍坊市峡山区源泉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

我正在观望思考的当儿,一位个头高挑、成熟稳重的中年男子向我走来并作自我介绍,我方知他就是这片大棚的包靠责任人王大勇,现任郑公街道安环办副主任。他引我们一同到大棚里面去观赏草莓。他掀开棉布帘子,让我们依次弯腰弓背进入大棚。高高的水泥立柱,顶着通透敦厚的薄膜,一片开阔。畦垅长宽一致,整齐划一。棚内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暖融融的、湿润润的。草莓叶绿果红,生长繁茂。我下意识地蹲下身来,发现绿叶下面鲜红流翠、衔着诗意的草莓,在绿叶间探头探脑,娇艳可人,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让人馋涎欲滴。文友们有的在变换姿势拍照,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