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家乡瓜
文/王有金
很早以前,家乡有些瓜,现在见不到了,那些瓜很有特色,味道鲜美,口感爽香,常听乡人赞美。
过去的黑籽大西瓜,大大的个,黑黑的瓜籽,红红的瓜瓤,花花的外皮,是老社会传下来的品种,早年集市上有很多卖的,五六十年代初期还有,印象中生产队也曾种过。
那些年,乡下的集市上,大籽红瓤花皮西瓜摊连摊,买西瓜的也是人挤人,叫卖声声,呼喊连连,有整个卖的,也有切开卖的,一毛多钱一斤。
我的姥爷陈书奎早年就种那种西瓜,他住在北乡大渔李村最西头,靠近减河边,浇瓜用的是减河水,养肥用的是芝麻酱,每到夏天,他把西瓜用小驴车拉到龙谭集,坊子集,白集去卖,一会就被抢买光。
他老实,不会喊叫,人们就凭他的西瓜的传统口感,就知道他是个实在人,说陈书奎的西瓜,咬一口,甜掉牙。
前几年我陪同郭书成到新疆参加战友聚会,那里还有那样的大西瓜,也是可以分开切卖,见到那场景,我又想起了早年家乡的大西瓜。
生产队种过的大甜瓜也见不到了,那种甜瓜淡淡的绿色花纹,厚厚的皮肉,清脆而甘甜,口感特好,如同掺了白沙糖,和大面瓜如同亲兄弟,常被社员们夸奖。
大面瓜也失传了,那种大面瓜大都有一斤多重,大的能长到二斤,黄黄的爪皮,厚厚的瓜瓤,小小的空堂,也是皮肉香嫩,口感鲜美,受人喜爱,没牙的老太太都能啃咬。
记得生产队分了瓜,我们兄弟几个一人抱一个啃吃,一个面瓜一会吃下去,小肚子都就了渐渐鼓起来。
还有一种捎瓜也见不到了,它长得长长,淡淡的绿色,有树树的条纹,如果不摘,它能长到几斤重,当年生产队种的最多,就是因为它长得快,产量多,能叫社员们填饱肚子。
五十年代初,还没入社时,母亲陈会清在自家地里种了一畦捎瓜,留了一个捎瓜种,比我的腿都长,母亲怕被人发现摘走,常常用草和棒子叶盖盖,非常疼爱它,因为它是个大种瓜,是来年的希望。
有一天,母亲抱我去看那瓜,结果还是被人偷走了,她心情忱重,回家的路上无力再抱我了,那是我最早的记忆,快七十年了,那件事始终留存在心中。
壹点号春燕杨瑞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