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60后北京夫妻的南疆青春 [复制链接]

1#

引言:当援疆、支教两项工作与60后“夫妻档”搭配,神圣的使命感中又多了份“青春”奋斗的气息。一位是耿直率真的农业专家,一位是温暖乐观的幼儿园教师,为了各自的“育苗”事业,从北京来到万里之外的和田,在这片土地,他们像所有援疆干部一样,尽己所能,利用专业知识与特长,为新疆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和田,夫妻俩有付出,更有收获。采访中,张锐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别人总以为我们来援疆只是一味付出,其实我们在这片土地收获更多。”为了棚中苗,园中“苗”的茁壮成长,夫妻俩付出辛劳和爱心。而这片土地回馈给他们的,是农民幸福的笑脸,纯真的“亲情”和民族团结大爱。

张锐在大棚中查看西红柿的生长情况。

天山网讯(记者刘一鸣摄影报道)金丝框眼镜架在鼻梁,笔挺的衣服偶尔挂着几道尘印,脚上的皮鞋浮着层沙土,黝黑的皮肤是阳光馈赠给张锐的礼物。他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果树专家,是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规划发展部副部长、和田地区林业局副局长。

“为什么是我?”年12月初,站在院党委书记办公室的张锐不解问道。那时的他,父亲刚刚去世一周,面对突然到来的援疆任务,张锐犹豫着。原则上,应选派55周岁以下干部援疆,那一年,张锐56岁。

“和田地区真的需要一位农业专家”这句话,让军人家庭出身并有着20年党龄的张锐无法抗拒。年春节之时,他告别家人,来到万里之外的新疆和田。

“到和田才发现,我来对了,也来晚了。”年5月19日,蹲在大棚中观察沙漠四翅滨藜长势的张锐说。

在沙海中建起一座农业“城堡”

和田地区罕见的连日大雨,没能抑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飞沙。蒙蒙黄色中,“新疆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先导区”盘卧在沙海边缘,这是北京市援建和田的第一座综合农业园区。

这也是张锐内心骄傲的“绿色城堡”。

“这是我援疆时光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张锐介绍,这座占地亩,有着座现代化设施农业大棚的园区,凝聚着他和“援友”的心血。大棚中的草莓、芦笋、甜瓜、饲料玉米和鲜食玉米等30余个新品种,像惹人怜爱的孩子,享受着张锐无时无刻的
  

张锐戴着口罩,冒着风沙,骑着三轮摩托查看大棚情况。

张锐手中握着一把椰糠和一捧沙兴奋地告诉记者,这就是在沙漠种出绿果的“秘方”。

热依曼一看见“郝奶奶”,便奔跑过来,“撞”进奶奶怀中。

郝王红在带着孩子们练习《中国功夫》。

郝王红在幼儿园,每天重复最多的动作就是俯下身子拥抱孩子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